[实用新型]一种抗干扰户外变电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90772.9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3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丁伟国;方建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桂越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B1/46 | 分类号: | H02B1/46;H02B1/56;H02B1/24;H02B1/48;H05K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2 | 代理人: | 董武洲 |
| 地址: | 53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干扰 户外 变电 | ||
一种抗干扰户外变电箱,包括:底座、箱体、消音板、隔板、箱体导电网、隔板导电网、排风扇、太阳能组件、温度传感器、单片机、V型卡扣、箱门、观察窗和进风口,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内的隔板导电网与箱体及箱门内部的箱体导电网和箱门导电网连接可形成两个法拉第笼,不仅可抵抗外界电磁波的干扰,还可防止箱体内部自身产生的电磁波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干扰户外变电箱。
背景技术
变电箱是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的箱体。变电箱柜内安装有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测量仪表和无功补偿装置等按一定的接线方案组合在一个或几个箱体内的紧凑型成套配电装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力设备的不断推广,变电箱广泛用于城市电网改造、住宅小区、高层建筑、工矿、宾馆、商场以及临时性用电设施等户内外场所。变电箱是为了保护电子元件,也为了保障行人及居民的安全而设立。现有技术中,外界的电磁波以及变电箱内的电器元件工作时发出的电磁波会干扰到电箱内其他设备的运行,尤其是测量仪表,使得变电箱发生的故障或异常不易被人察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电箱柜内部工作运行时产生的电磁波会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经常会出现变电箱中产生噪音影响附近居民的报道。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且能屏蔽噪音的变电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干扰的户外变电箱,以解决传统变电箱易受到外界及自身产生的电磁波的干扰,同时其产生的电磁波和噪音会对附近居民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方案的如下:
一种抗干扰户外变电箱,包括:底座、箱体、消音板、隔板、箱体导电网、隔板导电网、排风扇、太阳能组件、温度传感器、单片机、V型卡扣、箱门、观察窗和进风口,所述箱体固定在底座上,箱体导电网嵌入在箱体的外壳内包覆整个箱体,隔板安装在箱体内中间,隔板内嵌隔板导电网,隔板导电网通过V 型卡扣与箱体底面内的箱体导电网连接,箱体导电网穿过底座接地,箱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排风扇和温度传感器,单片机安装在隔板侧面,单片机的输入端与两侧的温度传感器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与两侧的排风扇连接,太阳能组件安装在箱体顶部,太阳能组件与单片机、排风扇和温度传感器连接,箱体正面设有左右两个箱门,箱门上安装有观察窗,箱门底部设有进风口,消音板焊接在箱体外侧,包覆整个箱体。
进一步地,所述箱门内设有箱门导电网,箱门导电网与隔板导电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与箱体和箱门连接的部分均设有通线孔,用于导电网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内的隔板导电网与箱体及箱门内部的箱体导电网和箱门导电网连接可形成两个法拉第笼,不仅可抵抗外界电磁波的干扰,还可防止箱体内部自身产生的电磁波的干扰。
(2)箱体导电网接地可提高整个箱体的绝缘性,并且有效的防止了雷电对变电箱的影响。
(3)隔板导电网与箱体导电网采用V型卡扣使得导电网之间连接紧密,并且安装方便。
(4)箱体外部焊接有消音板,可消减变电箱产生的噪音。
(5)箱盖上安装的太阳能板、温度传感器以及单片机的安装能够使电箱自调控箱内温度,当温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过高时,单片机会将排风扇分别开启进行散热。
(6)本实用新型通过排风扇与进风口的配合,使得两空间区域内可形成流动气体带走热量,当温度不足以开启排风扇时采用对流散热,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抗干扰户外变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隔板导电网和箱体导电网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表示含义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桂越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桂越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07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