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87210.9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9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谢旺军;刘振华;宾艳明;文韬;杨倩;陈建佳;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 地址: | 530023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混凝土 叠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包括大钢管本体,所述大钢管本体的四周分别设置有小钢管本体和钢筋,所述小钢管本体上固定套设有安装套,相邻所述小钢管本体上的安装套之间固定有连杆,所述钢筋设置在小钢管本体的外侧,且所述钢筋通过箍筋固定,所述钢筋上固定套设有环形箍板,所述环形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钢筋相配合的钢筋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大钢管本体、小钢管本体、钢筋、箍筋和环形箍板,多钢管的结构形式,使得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内层结构强度得到大大提高,八个钢筋使得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外层结构强度得到大大提高,箍筋和环形箍板使得八个钢筋固定,钢筋不会发生移位,浇注的叠合柱的质量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就是把混凝土灌入钢管中并捣实以加大钢管的强度和刚度,一般的,我们把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下的钢管混凝土称为普通钢管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10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超高强混凝土,按截面形式不同,可分为圆钢管混凝土、方、矩形钢管混凝土和多边形钢管混凝土等,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充分结合了钢管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特性,其截面承载能力高,可以有效减小柱截面尺寸,钢管的存在还使其具有良好的延性,且由于钢管被混凝土包围与外界隔离,使其具有良好的抗火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另外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还具有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等优势,由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众多优点其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大跨度结构中,但是现有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内部钢筋松散,浇注时容易移位,且内部钢管结构强度不够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内部钢筋松散,浇注时容易移位,且内部钢管结构强度不够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包括大钢管本体,所述大钢管本体的四周分别设置有小钢管本体和钢筋,所述小钢管本体上固定套设有安装套,相邻所述小钢管本体上的安装套之间固定有连杆,所述钢筋设置在小钢管本体的外侧,且所述钢筋通过箍筋固定,所述钢筋上固定套设有环形箍板,所述环形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钢筋相配合的钢筋孔。
优选的,所述小钢管本体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小钢管本体呈等边三角形状均匀设置在大钢管本体的四周。
优选的,所述安装套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安装套沿着小钢管本体的轴向等间距设置,且三个所述小钢管本体上的安装套相平齐。
优选的,所述钢筋设置有八个,八个所述钢筋呈矩阵状均匀设置在大钢管本体的四周。
优选的,所述箍筋设置在八个所述钢筋的外侧,所述箍筋设置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箍筋沿着钢筋的轴向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环形箍板上亦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环形箍板通过安装孔与横梁受力筋固定连接,所述环形箍板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环形箍板亦沿着小钢管本体的轴向等间距设置。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大钢管本体和三个小钢管本体,多钢管的结构形式,使得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内层结构强度得到大大提高,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三个小钢管本体组成的三角形稳定性好,且三个连杆将大钢管本体固定在中心处,整个钢管的结构形式很稳定。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钢筋、箍筋和环形箍板,八个钢筋使得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外层结构强度得到大大提高,箍筋和环形箍板使得八个钢筋固定,钢筋不会发生移位,浇注的叠合柱的质量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72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