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86633.9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5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程言军;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帝显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行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53 | 代理人: | 杨贤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光式 背光 模组 及其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所述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底框、线路板、导光板、光学膜结构以及顶框。本申请的所述侧光式背光模组通过于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若干等距离间隔排布的导光槽,有效提高光线折射率;通过第一增光膜及第二增光膜,并将第一增光膜上的第一棱镜阵列呈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倾斜排布方式设置,大大提高增光率,提升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及出光均匀度;直接于顶框上设置遮光挡墙,可不必再单独设置遮光框,简化背光模组结构,使背光模组更薄;采用所述易撕贴实现对所述线路板的连接端的临时固定,使用更方便安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电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光电显示行业的发展,液晶显示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液晶自身不会发光,显示面板本身也不具备发光的特性,因此需要另外提供光源,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屏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屏的视觉效果。
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射入位置的不同,通常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两种。其中,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结构为发光源设置于侧边,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导光结构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并从出光面射出,再通过光学膜片的转换形成均匀光线并最终提供给显示面板。
然而,现有背光模组对光源并没有实现充分的利用,液晶显示屏的发光效果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本申请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
底框,所述底框具有内凹的安装槽;
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一内侧壁上的具有发光源的线路板;
设置于所述发光源出光侧的导光板;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的光学膜结构;以及
与所述底框配合设置以将线路板、导光板及光学膜结构封装于安装槽内的顶框;
所述导光板的朝向所述发光源的一侧为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有若干等距离间隔排布的导光槽。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槽的截面形状为内凹的等腰三角形,且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导光板的边沿相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朝向发光源的一端开设有内轮廓与发光源出光侧的外轮廓相适配以供发光源置入的光源避让口。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第一增光膜及第二增光膜,所述第一增光膜的出光面具有第一棱镜阵列,所述第二增光膜的出光面具有第二棱镜阵列,所述第一增光膜上的第一棱镜阵列呈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倾斜排布方式设置,所述第二增光膜上的第二棱镜阵列呈水平排布方式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棱镜阵列的倾斜角度为逆时针方面旋转5°。
进一步地,所述顶框包括顶板及自顶板外沿朝向底框延伸形成的挡板,所述挡板套设于所述底框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设置有供光线射出的出光窗口,所述出光窗口外周的板体结构构成遮光挡墙,所述遮光档墙的内侧壁上贴设有挡墙双面胶。
进一步地,所述挡墙双面胶包括与遮光挡墙的相应部位形状相匹配的直条段及转角段,所述直条段与转角段呈分体式设置,所述直条段的至少一端部设置有不带胶体的第一拉把。
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板具有伸出至底框外部以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端,所述底框上开设有供所述线路板的连接端伸出的避让孔,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线路板的连接端临时固定于底框上的易撕贴,所述易撕贴的端部设置有不带胶体的第二拉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帝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帝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66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灌装机可调式支撑台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前挡泥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