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薄可控温羽绒服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32228.9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7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陶春霞;陈洁;童娟;王磬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仙娥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1D3/02 | 分类号: | A41D3/02;A41D13/005;A41D27/20;A41D31/06;A61N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田方正 |
| 地址: | 2252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薄 可控 羽绒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薄可控温羽绒服。包括设置有发热材料的羽绒服前后片(1)和袖子(2),所述前后片(1)和设置在羽绒服上的温度传感器a(7)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a(7)通过导线a(6)和电源a(5)以及温控调节器a(4)连接;所述袖子(2)和设置在袖子(2)上的温度传感器b(11)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b(11)通过导线b(10)实现和电源b(9)、温控调节器b(8)的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增强轻薄羽绒服的控温性能,让穿着者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温下仍保持合适的温度,远红外波作用于皮肤被吸收转化成热能,使温度升高,刺激皮肤内热感受器。使血管平滑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加速,增加组织营养,改善供氧状态,加强了细胞再生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薄可控温羽绒服,属于服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羽绒服由于轻便温暖,深得消费者喜欢。普通的羽绒服发挥了羽绒良好的保暖性能,却不能解决不同的人对温度需求不同,不同的环境人们对衣着的保暖需求也不同,而市场开发的温控羽绒服基本都是在衣服的需加热部位装上通电发热装置,该装制比较笨重,羽绒服不可拆洗,不可智能温控。而我们的远红外纤维是织进纤维丝里的,新工艺将远红外线材料研磨达到微米甚至纳米级尺寸的细微颗粒,均匀分散混入聚酯原料之中抽丝成纱,使其溶入化纤基材牢不可分,因此彻底解决了传统产品洗涤剥落的致命缺陷,穿着柔软无障碍。本实用新型可智能控温,控温装置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自行设置,而且远红外对人体微循环很有好处。本实用新型旨在创造一种穿着轻便舒适、智慧满足个体需求的健康羽绒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具备智能调温功能的一种轻薄可控温羽绒服。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薄可控温羽绒服,包括设置有发热材料的羽绒服前后片(1)和袖子(2),所述前后片(1)和设置在羽绒服上的温度传感器a(7)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a(7)通过导线a(6)实现和电源a(5)、温控调节器a(4)的连接;
所述袖子(2)和设置在袖子(2)上的温度传感器b(11)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b(11)通过导线b(10)实现和电源b(9)、温控调节器b(8)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材料为由纳米远红外材料分散混入聚脂原料中抽丝成纱形成,所述发热材料织入至所述前后片(1)和袖子(2)内。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片(1)平行设置有若干所述发热材料,所述袖子(2)平行设置有若干所述发热材料。
进一步的,相邻发热材料之间间距为2cm。
进一步的,所述羽绒服包括羽绒服面子和可温控羽绒内胆,所述羽绒服面子和可温控羽绒内胆形成可拆卸连接,设置有发热材料的前后片(1)和袖子(2)位于所述羽绒内胆上。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材料为远红外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a(5)和电源b(9)为锂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片(1)和袖子(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锂电池的口袋,所述锂电池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口袋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能在短时间内就让穿着者达到暖和舒适的温度,配合羽绒的轻暖特点,增强轻薄羽绒服的控温性能,让穿着者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温下仍保持合适的温度,并且远红外波作用于皮肤被吸收转化成热能,使温度升高,刺激皮肤内热感受器。使血管平滑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加速,增加组织营养,改善供氧状态,加强了细胞再生能力,加速了有害物质的排泄,减轻了神经末梢的化学刺激和机械刺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仙娥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仙娥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22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