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切出矩形极耳的转轴切刀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68705.X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6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曹方博;冯志博;李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6D1/56 | 分类号: | B26D1/56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孙兵 |
| 地址: | 5190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矩形 转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切出矩形极耳的转轴切刀,包括盘体,所述盘体的周向上侧等间隔固定有上刀刃,且上刀刃之间设置有下刀刃,所述下刀刃固定在盘体的周向下侧,且下刀刃与上刀刃之间通过垂直的横刀刃连接。在盘体的旋转下,所述上刀刃、下刀刃和横刀刃组合在一起能够切出连续的矩形的极耳,从而形成两组极耳成品,避免废料产生。盘体随着箔材移动,线速度一致,沿着箔材切割,上刀刃切割后,接着是横刀刃,再接着是下刀刃,接着继续是上刀刃,形成循环,这样就能切成连续的矩形极耳。切割以后,形成两组极耳,因此,两组都能用,没有材料浪费,更节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矩形极耳切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出矩形极耳的转轴切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极耳切刀切出来的全极耳圆柱电池的极耳呈直线。在卷绕后需要保证有一定的极耳高度,才能在极耳整形后有足够的焊接面积,假设极耳高度为h,每只电芯极片长度为l,则极耳箔材的面积为h*l,分切前的极耳空箔宽度为2h,箔材用量大,切下的造成了浪费。因此,如何在切矩形极耳时减少材料浪费是该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出矩形极耳的转轴切刀,以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切出矩形极耳的转轴切刀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切出矩形极耳的转轴切刀,包括盘体,所述盘体的周向上侧等间隔固定有上刀刃,且上刀刃之间设置有下刀刃,所述下刀刃固定在盘体的周向下侧,且下刀刃与上刀刃之间通过垂直的横刀刃连接;
盘体随着箔材一起同步滚动时,所述上刀刃、下刀刃和横刀刃组合在一起能够切出连续的矩形的极耳,从而形成两组极耳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上刀刃与下刀刃的周向长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上刀刃和下刀刃的数量为三个。
进一步的,所述盘体、上刀刃、下刀刃和横刀刃之间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盘体的中部设置有方便与轴连接的轴孔。
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盘体随着箔材移动,线速度一致,沿着箔材切割,上刀刃切割后,接着是横刀刃,再接着是下刀刃,接着继续是上刀刃,形成循环,这样就能切成连续的矩形极耳;
2、切割以后,形成两组极耳,因此,两组都能用,没有材料浪费,更节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割的极耳成品图。
图中标号说明:1盘体、11上刀刃、12下刀刃、13横刀刃、2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
如图1-3,一种切出矩形极耳的转轴切刀,包括盘体1,盘体1的周向上侧等间隔固定有上刀刃11,且上刀刃11之间设置有下刀刃12,下刀刃12固定在盘体1的周向下侧,且下刀刃12与上刀刃11之间通过垂直的横刀刃13连接。
盘体1随着箔材一起同步滚动时,上刀刃11、下刀刃12和横刀刃13组合在一起能够切出连续的矩形的极耳,从而形成两组极耳成品,避免废料产生。上刀刃11与下刀刃12的周向长度一致,切出的矩形长度和间隔都一致。上刀刃11和下刀刃12的数量为三个,方便制造。盘体1、上刀刃11、下刀刃12和横刀刃13之间一体成型,更结实。盘体1的中部设置有方便与轴连接的轴孔2,方便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687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出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泡棉模切成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