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51020.4 | 申请日: | 2019-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63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孙志一 |
| 地址: | 116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同种 异体 骨椎体间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为同种异体骨材料制成,所述融合器本体相对远离的两侧面分别为椎体融合面,在所述融合器本体上且垂直于椎体融合面的一侧开设有植骨孔,所述植骨孔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植骨孔直径为1‑3mm。本实用新型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传统融合器均为中空状,融合器上下表面与椎体的接触面积减少,在术后早期椎体间未达到骨性融合之前,融合器的稳定性欠缺,容易出现融合器的移位、退出等并发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常需要手术解除,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摘除椎间盘后一般需植骨使上下椎体融合,既往植骨多采用自体髂骨植骨。
近年来各种植骨材料和椎间融合器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临床。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退变性侧弯及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脊柱融合术进行治疗。椎体间融合器可以提供术后早期椎体轴向支撑,维持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为椎体间成骨创造良好的生物力学条件,在椎体间融合术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常见的椎体间融合器多由金属、碳纤维、聚醚醚酮、生物可吸收聚合物制成,由于不同的材料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差异,它们都存在各自的弊端。钛合金的弹性模量远大于人骨,产生应力遮挡,在骨质疏松的患者中,金属融合器容易发生融合器的下沉,进而可能加剧神经压迫症状。碳纤维相容性差,长期使用会引发无菌性炎症。生物可吸收材料的降解产物会造成局部的酸性环境,不利于成骨。此外,其吸收时间与成骨时间无法很好的匹配,容易在椎体达到骨性融合前失效,从而导致椎间隙高度的下降。聚醚醚酮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融合器材料,但其不具有三维网孔结构,无法被爬行替代,占据了正常骨组织融合所需的空间;可能会影响融合速度和力学强度。
为了更好的促进椎间骨性融合,传统的融合器均设计有中空植骨窗,其利用将大量自体骨组织填于中空腔内以诱导自体周围组织与融合器的融合,从而促进骨性融合。然而,作为填充的自体骨组织一般需要从患者的其他骨组织结构中获取。如此,患者的取骨区必然产生新的创伤,容易导致并发症。此外,通常骨骼结构欠佳的患者,如儿童或骨质疏松患者,均不宜作自体骨组织移植,因而此种需要大量填充诱导自体骨组织的融合器对患者的骨质要求过高,不利于普遍应用。由于传统融合器均为中空状,因此造成融合器上下表面与椎体的接触面积减少,在术后早期椎体间未达到骨性融合之前,融合器的稳定性是欠缺的,容易出现融合器的移位、退出等并发症,这种并发症一旦出现可能导致神经受压损伤、融合失败等严重后果;此外,目前临床中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多采用传统融合器中空状的设计,该设计造成力学强度的降低,在临床应用植入椎间隙过程中极易发生碎裂。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传统融合器均为中空状,融合器上下表面与椎体的接触面积减少,在术后早期椎体间未达到骨性融合之前,融合器的稳定性欠缺,容易出现融合器的移位、退出等并发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公开了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为同种异体骨材料制成,所述融合器本体相对远离的两侧面分别为椎体融合面,在所述融合器本体上且垂直于椎体融合面的一侧开设有植骨孔,所述植骨孔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植骨孔直径为1-3mm。
进一步地,在相对远离的植骨孔内插接有金属显影针。
进一步地,在所述融合器本体上且位于两个椎体融合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滑纹路。
进一步地,所述植骨孔直径为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10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房屋箱底节点防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草菇全周期一体化栽培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