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水环境智能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24954.9 | 申请日: | 2019-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81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游政园;武治国;袁家虎;黄昱;徐锦锋;张家铨;张继华;潘凌;张春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郭春芳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开发区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水环境 智能 检测 装置 | ||
1.一种手持式水环境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持杆,沿上下向延伸设置;
测量探头,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手持杆的下端,用于浸入待测流水中;以及,
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手持杆上端的采集分析组件,所述采集分析组件与所述测量探头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水环境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的长度可调节;和/或,
所述手持杆的上端形成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的外表面设置为摩擦面;和/或,
所述手持式水环境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流向指示件,所述流向指示件包括套装环以及设于所述套装环外侧面的指示杆,所述套装环转动套设于所述手持杆;和/或,
所述手持式水环境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夹装所述测量探头的第一夹持结构,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装臂、第二夹装臂,所述第一夹装臂和所述第二夹装臂的一端相互铰接,以在所述第一夹装臂和所述第二夹装臂的另一端之间形成一夹装空间,所述夹装空间大小可调,用于夹装所述测量探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水环境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安装至所述手持杆下端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球座,所述球座上形成有开口朝上的球形安装槽,所述球座的下端设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的上端,所述球座的侧面设有连通所述球形安装槽的锁止孔,所述锁止孔内设有内螺纹;
球铰杆,设于所述球座的上方,所述球铰杆的下端形成有球头部,所述球头部活动安装于所述球形安装槽内,所述球铰杆的上端设于所述手持杆的下端;以及,
锁止机构,包括锁止螺杆,所述锁止螺杆的螺纹端设于所述锁止孔内,且用以与所述球头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水环境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探头包括:
探测头壳体,所述探测头壳体内具有一容纳腔;
测量组件,设于所述探测头壳体,用以测量水流参数;以及,
第一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电性连接至所述测量组件及所述采集分析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水环境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组件包括:
温度测量组件,设于所述探测头壳体,用以测量水质温度;
流速流量测量组件,设于所述探测头壳体,用以测量水质流速和流量;以及,
水位测量组件,设于所述探测头壳体,用以测量水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水环境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组件为浊度测量组件、导电率测量组件、PH测量组件以及溶解氧测量组件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水环境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微处理器以及第一通信组件,所述测量组件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通信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通信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采集分析组件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水环境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为STM32Cotex-M3/M4;
所述第一通信组件包括基于RS485的通信主机,所述通信主机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TX、RX口的引脚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水环境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分析组件包括远程终端单元,所述远程终端单元包括终端壳体以及设于所述终端壳体内的第二电路板组件,所述第二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及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微处理器、LCD显示组件及第二通信组件,所述第二微处理器与所述第一通信组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通信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以使所述远程终端单元与外界通信,所述LCD显示组件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式水环境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为STM32Cotex-M3/M4;
所述第二通信组件包括GPRS模块,所述GPRS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TX、RX口引脚相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通信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TX、RX口的引脚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2495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杯盖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多接口光纤跳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