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棒材折弯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02718.7 | 申请日: | 2019-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8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郑祥盘 | 申请(专利权)人: | 闽江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1D7/16 | 分类号: | B21D7/16;B21D7/06 |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程春宝 |
| 地址: | 35012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棒 折弯 工装 | ||
一种金属棒材折弯工装,包括支撑基板,所述支撑基板的前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型轮,所述型轮的后端可转动的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位于所述型轮上侧的压轮,所述压轮的上侧设置有圆形转块,所述圆形转块上可转动的套设有套块,所述摆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套块上,所述支撑基板内左右对称的设置有开口向前且以所述型轮的轴心为圆心的导线槽,所述圆形转块的后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导线槽内滑动的导向块,本例旨在设计一种能够在折弯时增加模具与工件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机械顺坏的小型金属棒材折弯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杆件折弯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棒材折弯工装。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时常需要使用到一些被折弯的金属棒材,而市场上存在的棒材一般是直的,需要折弯才能使用,如果采用人工的对金属棒材进行折弯,费时费力,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大型的折弯机,但其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成本投入较大;其二、对金属棒材的机械性能损坏较为严重;其三、占地面积较大;其四、耗能严重,亟待改进,因此,本例旨在设计一种能够在折弯时增加模具与工件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机械顺坏的小型金属棒材折弯工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金属棒材折弯工装,包括支撑基板,所述支撑基板的前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型轮,所述型轮的后端可转动的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位于所述型轮上侧的压轮,所述压轮的上侧设置有圆形转块,所述圆形转块上可转动的套设有套块,所述摆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套块上,所述支撑基板内左右对称的设置有开口向前且以所述型轮的轴心为圆心的导线槽,所述圆形转块的后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导线槽内滑动的导向块,所述圆形转块的上侧圆弧形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摆杆,所述第一连接摆杆的上端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连接摆杆,所述支撑基板靠近上侧端面的前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内动力连接有液压柱,所述液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支撑基板的前侧端面可相对滑动的推板,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摆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推板的左右两端,所述推板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外套柱,所述外套柱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套槽,所述套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内套柱,所述内套柱的上端面与所述套槽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顶推弹簧,所述内套柱的下端延伸出所述套槽的下端开口外并固定连接有限制板,在进行折弯工作时,所述限制板可将夹持于两侧的所述压轮与所述型轮之间的杆件的中间部位进行定位,进而预防在折弯时发生两个所述型轮之间的工件发生变形。
可优选的,所述型轮的周侧弧形端面上设置有开口向前且向外的第一弧形卡槽,所述第一弧形卡槽的后侧壁为圆弧形,且该圆弧形的弧度半径等于待加工的杆件的截面半径,通过设置的所述第一弧形卡槽与所述第一弧形卡槽上的圆弧部分可加强杆件与所述型轮的契合度。
可优选的,所述压轮的周侧弧形端面上开口向外且向前的设置有第二弧形卡槽,所述第二弧形卡槽的后侧内壁设置有圆弧形部分,该圆弧形部分的弧度半径等于工件截面的半径,通过所述第二弧形卡槽与所述第二弧形卡槽上的圆弧形部分可增加在折弯时所述压轮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单线受力。
可优选的,所述限制板的下侧端面内设置有左右贯穿且开口向下的弧形压制槽,所述弧形压制槽为半圆形弧腔,所述弧形压制槽截面的弧度半径等于工件的截面半径,通过所述弧形压制槽可增加在对工件压制时所述限制板与工件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所述限制板与工件的单线接触压力。
可优选的,所述导线槽为四分之一圆弧状,通过所述导线槽可规定所述摆杆的最大摆动角度为九十度,进而可规定单侧的所述型轮与所述压轮可将工件折弯零度至九十度。
可优选的,所述压轮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摆杆的前侧端面上,通过所述压轮与所述摆杆之间的可转动的设置可使得在所述摆杆摆动时,所述压轮也可发生转动,进而可避免所述第二弧形卡槽单点与工件接触,进而可预防所述第二弧形卡槽单侧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闽江学院,未经闽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2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感光涤纶丝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磨光机用磨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