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汽车底盘支撑架漏冲孔及孔偏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51035.6 | 申请日: | 2019-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9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家;赵庆伟;任宝磊;李树宇;于皓然;刘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凌云高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51/00 | 分类号: | B21C5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李晶 |
| 地址: | 300353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有效 防止 汽车底盘 支撑架 冲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汽车底盘支撑架漏冲孔及孔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工作架、检测台、声光报警器、激光传感器及控制箱构成,在所述的工作架上方中部设置有检测台,所述的检测台为U字形结构,在U字形结构的两竖直部上均设置有激光传感器,在一端竖直部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均上下相对设置有激光传感器的激光发射器,在另一端竖直部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对应激光发射器的位置设置有激光接收器,所述的激光传感器通过导线与位于工作架上的声光报警器连接,所述的激光传感器由置于工作架下部的控制箱控制。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检查频率、成本低、防错效果佳、易于实现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加工领域,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汽车底盘支撑架漏冲孔及孔偏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支撑架冲孔工序,目的是保证能够正常安装在汽车底盘上,以保证汽车发动机的固定支撑作用。
底盘支撑架的生产工艺为:冲压字模—冲压大圆孔—冲压小圆孔—冲压符号—冲压大长圆孔—冲压小长圆孔,而在冲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冲偏和漏工序的事故,对客户后期安装造成了很大的隐患。由于工序较多,与作业人员的熟练度及意识有很大关系,因此,冲偏和漏冲在新员工上岗和顶岗作业时频发。
现有的防止冲偏与漏冲的方法一般为:1、单纯依靠人工进行检查,该方法增加了作业员的工作量,短期内有效,长时间生产作业员容易形成机械性动作,在人员疲劳或者新员工作业疏忽的情况下会有小概率的冲偏与漏冲事件发生;2、通过更换设备全自动设备来实现,将上下孔一体冲压成型,通过机械抓手来进行产品件的流转,但此方案成本较高大约在30万左右,实现起来较为困难;3、在现有设备上增加计数器逻辑循环功能进行改造,由于每个工序间必须按顺序生产,于是采取6道工序依次循环的方式,每进行完一轮操作,手动进行一次复位启动,如果工序遗漏,冲压设备将自动停止,此方案能够有效避免漏工序问题的发生,但不能实现检测孔偏的功能。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检查频率、成本低、防错效果佳、易于实现防止汽车底盘支撑架漏工序与孔偏的装置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检查频率、成本低、防错效果佳、易于实现的能够有效防止汽车底盘支撑架漏冲孔及孔偏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汽车底盘支撑架漏冲孔及孔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工作架、检测台、声光报警器、激光传感器及控制箱构成,在所述的工作架上方中部设置有检测台,所述的检测台为U字形结构,在U字形结构的两竖直部上均设置有激光传感器,在一端竖直部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均上下相对设置有激光传感器的激光发射器,在另一端竖直部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对应激光发射器的位置设置有激光接收器,所述的激光传感器通过导线与位于工作架上的声光报警器连接,所述的激光传感器由置于工作架下部的控制箱控制。
而且,所述竖直部的高度为两个汽车底盘支架的高度,激光传感器的位置与汽车底盘支架上孔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能够有效防止汽车底盘支撑架漏冲孔及孔偏的装置,使用时,将冲孔后的产品件(底盘支撑架)竖直整齐的码放在检测台上,如附图4所示,一次性放置36根产品件(每包装箱12根,36根为3箱),激光传感器的激光发射器通过产品件孔位置,传输到激光接收器上,如果出现孔偏或者漏冲孔的产品件,声光报警器则发出报警的警笛声,并且红色报警灯闪烁;如果没有不良件,则绿灯闪烁不会发出报警声。出现报警时只需要在这36根产品件中筛选不良产品,大大节省人工与时间,则不需对产品件进行库存的追溯与检查,省时省力。
2.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检查频率、成本低、防错效果佳、易于实现的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能够有效防止汽车底盘支撑架漏冲孔及孔偏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凌云高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凌云高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510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