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组件及其温度调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08773.2 | 申请日: | 2019-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5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李;赵伟;施内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逸沃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72;H01M10/6554;H01M10/6551;H01M10/637;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卓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34 | 代理人: | 赵辉丽;潘晓 |
|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利泽中一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组件 及其 温度 调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件及其温度调节装置,所述锂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温度调节装置包括:热电冷却器;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包括贴合固定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阳极端的阳极板导热片,和贴合固定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阴极端的阴极板导热片;第一绝缘导热介质层,所述第一绝缘导热介质层的一表面与所述电池单体的阴极板导热片相贴合,其另一表面与所述热电冷却器的第一导热面相贴合;第二绝缘导热介质层,所述第二绝缘导热介质层的一表面与所述热电冷却器的第二导热面相贴合;冷却板,所述第二绝缘导热介质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冷却板贴合固定。该温度调节装置解决了锂电池冷却不均匀导致的内部热量积累和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组件及其温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相比于传统电池,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电功率密度和寿命周期方面均具备较大优势,能够保证轻型汽车的续航距离和电池较长的使用周期。然而,为了保证这些优势的正常发挥,需要对锂电池的温度、储存、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从而确保电池的安全使用,并使电池具有最佳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因此,锂电池的温度监测和调节是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的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完全依靠电池的被动冷却将热量辐射到电池包中,电池包将热量辐射到电池包周围的空气中。这种方法虽然结构简单,但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会导致包装内过热,且电池包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电池包寿命缩短,并限制了电池系统的充电和放电能力以及可应用的工作温度范围。
目前多使用散热器、风扇或其他方法来冷却电池周围的空气,然后通过热交换将热量从电池的侧面辐射到空气中,但是,这种由外至内的空冷方式,使得电池内部的冷却效果较差,电池外部和内层之间的温度不平衡,电池内部冷却速度缓慢,电池的内层会比电池的外层热得多,电池内外的温度相差较大,导致电池内部热量积累,造成电池使用寿命的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电池组件及其温度调节装置,以至少部分解决锂电池冷却效率低、冷却不均匀导致的内部热量积累和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锂电池组件的温度调节装置,所述锂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包括:
热电冷却器;
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包括贴合固定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阳极端的阳极板导热片,和贴合固定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阴极端的阴极板导热片;
第一绝缘导热介质层,所述第一绝缘导热介质层的一表面与所述电池单体的阴极板导热片相贴合,其另一表面与所述热电冷却器的第一导热面相贴合;
第二绝缘导热介质层,所述第二绝缘导热介质层的一表面与所述热电冷却器的第二导热面相贴合;
冷却板,所述第二绝缘导热介质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冷却板贴合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导热介质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导热介质层均为导热绝缘灌封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板包括横板和与所述横板垂直设置的多个竖板,所述横板与所述第二绝缘导热介质层贴合固定,相邻两所述竖板之间形成空冷通道。
进一步地,各所述空冷通道的流通宽度均相等。
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探针,所述温度探针设置于所述电池单体的侧向,且所述温度探针与所述热电冷却器的控制芯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电冷却器的第一导热面和所述第二导热面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锂电池组件,包括:
至少一个电池单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逸沃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逸沃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87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