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眼后段激光接触镜稳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38123.5 | 申请日: | 2019-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3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旭;蒋春明;边振宇;郦舒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9/009 | 分类号: | A61F9/009 |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贺心韬 |
| 地址: | 31000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段 激光 接触 稳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后段激光接触镜稳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在眼科激光手术时,遇到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时,医生需要将接触镜用一只手一直拿住,另一只手操作,对医生造成了负担和健康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软管、安装于支撑软管两端的固定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支撑软管,所述的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接触镜,所述的支撑软管能够任意弯曲随停。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后段激光接触镜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眼科激光是治疗眼底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的有效手段,但在激光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医生一直用手固定接触镜在患者的眼球表面,短时间的能结束治疗还好,若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则需要很长的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医生的手要一直维持着固定的姿势,因此很多经常进行激光治疗的医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腕、肘、肩部疾病,对医生造成很大负担。因此亟待一种能够固定接触镜的稳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方便固定接触镜的眼后段激光接触镜稳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眼后段激光接触镜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软管、安装于支撑软管两端的固定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支撑软管,所述的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接触镜,所述的支撑软管能够任意弯曲随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安装时,将固定机构安装固定于裂隙灯上,通过夹持机构将接触镜夹持住;使用时,通过支撑软管调节位置,调节好位置后,解放了原先需要固定接触镜的手,大大减轻了医生的负担,医生可以双手同时控制裂隙灯进行更有效的激光治疗,提高治疗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医生的健康。
在上述的一种眼后段激光接触镜稳定装置中,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转向机构和夹持爪,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连接于支撑软管端部的第一转动球、连接于夹持爪尾部的第二转动球、用于安装第一转动球和第二转动球的夹紧支架。
在上述的一种眼后段激光接触镜稳定装置中,所述的转向机构还包括用于调节夹紧支架松紧度的调节螺母,所述的夹紧支架将第一转动球和第二转动球夹持在中间,所述的调节螺母贯穿夹紧支架,通过旋转调节螺母来调节夹紧支架的松紧度。
在上述的一种眼后段激光接触镜稳定装置中,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上夹持板、下夹持板和支撑杆,所述的下夹持板固定于支撑杆底部,所述的上夹持板活动安装于支撑杆上。
在上述的一种眼后段激光接触镜稳定装置中,所述的支撑软管由碳素钢或者铝合金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眼后段激光接触镜稳定装置中,所述的支撑软管外还包有塑料软套。
在上述的一种眼后段激光接触镜稳定装置中,所述的支撑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的上夹持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的上夹持板与支撑杆通过螺纹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眼后段激光接触镜稳定装置中,所述的支撑杆上设有若干凸边,相邻两个凸边之间形成凹槽,所述的上夹持板通过卡入凹槽实现自身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眼后段激光接触镜稳定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眼后段激光接触镜稳定装置具有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38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周转架
- 下一篇:可放置刀具的切菜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