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双控的工业型电源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35006.3 | 申请日: | 2019-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1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田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F1/625 | 分类号: | G05F1/625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双控 工业 电源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双控的工业型电源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多个断路器,至少包括第一和第二断路器,所述第一断路器内设有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一动端、第一和第二不动端,用电设备的零线输入端与第一动端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内设有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二动端、第三和第四不动端,开关电源的火线输出端与用电设备火线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的零线输出端与第二动端连接,所述第一不动端与第三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二不动端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第四不动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在多个位置实现用电设备的通断,同时还能在主控室进行实时的查看用电设备通断情况,为检修人员提供多种操作方案,解决了设备电源单点盲控的诸多不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双控的工业型电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目前,工业现场设置的仪表、照明设备等小型的用电均为单点盲制。以转炉工艺现场为例说明,转炉车间共设计6~7层平台,车间高度高达50余米,各层平台均需设置照明,电气室一般设置在8.0米平台,当检修人员在其中某一平台需对设备进行电源通/断控制时,而恰好该设备用电断路器在另一平台,则检修人员只能徒步至另一平台完成设备的通/断电控制,或通过调度室增补一名检修人员配合完成操作。如此不仅操作不便,而且还增加人力及操作耗时。同时,即使通过繁琐的操作完成了上述事件,中控室操作人员仍无法确认现场设备是否已按既定要求完成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双控的工业型电源控制装置,可在多个位置实现用电设备的通断,同时还能在主控室进行实时的查看用电设备通断情况,为检修人员提供多种操作方案,解决了设备电源单点盲控的诸多不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双控的工业型电源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多个断路器,至少包括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
所述第一断路器内设有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一动端、第一不动端和第二不动端;所述第二断路器内设有第二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二动端、第三不动端和第四不动端;
开关电源的火线输出端与用电设备火线输入端连接,所述用电设备的零线输入端与第一动端连接,所述第一不动端与第三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二不动端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第四不动端连接,开关电源的零线输出端与第二动端连接;
通过上述设定的连接,当第一动端连接到第一不动端且第二动端连接到第三不动端或者当第一动端连接到第二不动端且第二动端连接到第四不动端时,用电设备通电,否则用电设备断电。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每个断路器内均设有相应的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至少包括设置在第一断路器内的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以及设置在第二断路器内的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设置有冗余通讯接口,分别通过相应的通信线与控制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用电设备的零线输出端与第一动端的连接线上设有第一接通指示继电器,且所述第一接通指示继电器上连接有指示灯,所述第一接通指示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器故障逻辑判断;
所述第一接通指示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器的接通指示逻辑判断,所述第一接通指示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与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完成信号采集。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第一断路器内设有第一网络接通继电器,所述第一网络接通继电器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且所述第一网络接通继电器上连接有指示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350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