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管的预留孔模型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32905.8 | 申请日: | 2019-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1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闫爱丽;王晨晖;王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 地址: | 200127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 排水管 预留 模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管的预留孔模型,包括外模管和内模管,所述外模管内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外模管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表面套接有连接板套件,两个所述连接板套件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内模管,所述内模管的内顶壁活动连接有封盖,两个所述连接板套件的下端均开设有凹槽。该用于建筑给排水管的预留孔模型,通过内模管的设置,人员将所有模板支好浇筑时,将内模管插入外模管后将内模管旋转,使连接板套件卡住连接板,从而可将内模管固定至外模管内,以防止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将外模管顶至变形,导致脱模后预留孔内壁不齐,给排水管无法插入,从而人员需要二次修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管的预留孔模型。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施工中楼板预留孔和安装给排水管工序较为复杂,现浇楼板时需先制作预埋件,预埋件一般采用模板钉成一口径与水管相当的模型,并将其钉在楼板模板上,浇注后与模板一起脱开,在干后的水泥混凝土楼板上形成孔眼;安装时,给排水管穿过楼板预留孔眼,并在楼板预留孔底部安上模板再行浇注水泥混凝土,使给排水管与楼板联结成一体,现行预留孔做法较原始,也费工时,加工模型时,需锯、钉等操作,安装时即更难以掌握,要在浇干后的楼板下面固定模板,模板还得由两带半圆孔的半模拼成,而后再绕到楼板上面浇注水泥混凝土,往往需要反工,将其孔眼重新加工才能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管的预留孔模型,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管的预留孔模型,包括外模管和内模管,所述外模管内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外模管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表面套接有连接板套件,两个所述连接板套件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内模管,所述内模管的内顶壁活动连接有封盖,两个所述连接板套件的下端均开设有凹槽。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连接板套件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外模管和内模管均为圆筒。
可选的,所述外模管的材质为橡胶,所述内模管的材质为不锈钢。
可选的,所述封盖的表面设置有警示条。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管的预留孔模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建筑给排水管的预留孔模型,通过内模管的设置,人员将所有模板支好浇筑时,将内模管插入外模管后将内模管旋转,使连接板套件卡住连接板,从而可将内模管固定至外模管内,以防止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将外模管顶至变形,导致脱模后预留孔内壁不齐,给排水管无法插入,从而人员需要二次修整。
2、该用于建筑给排水管的预留孔模型,通过封盖的设置,人员将外模管和内模管安装好后,将封盖安装至内模管的顶端,从而防止施工中掉落的垃圾等从内模管掉落至下层,对下层的施工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模管;2、内模管;3、限位条;4、连接板;5、连接板套件;6、封盖;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329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