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耳机外壳制造的电极加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28696.X | 申请日: | 2019-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9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辉;高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正多荣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耳机 外壳 制造 电极 加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适用于耳机外壳制造的电极加工装置,包括有电极立柱,电极立柱的底部设置有衔接定位凸条,电极立柱的顶部设置有电极成型槽,电极成型槽的两侧设置有介质流道,电极成型槽包括有耳机主体成型槽,耳机主体成型槽的边缘上端分布有外轮廓成型槽。由此,设有独立的衔接定位凸条,可以有效嵌入到电机设备的预设衔接槽内,保证安装稳固。采用复合式的电极成型槽构造,可以保证耳机外壳多层次造型的一体成型。配置有介质流道,保证介质的自由流入与自由导通,确保成型准确。整体构造简单,易于制造和维护,且可以根据耳机的外形来加工不同构造的电极成型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耳机外壳制造的电极加工装置,属于电火花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电极设备来说,其需要在两电极(工件和铜公)铜锭电流,在其间充满电介质(如煤油)。当两个电极接近时,其间的电介质被击穿,形成间隙放电。由此,通过放电产生的高温、高压,令金属腐蚀。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形状。电火花加工可以加工传统切削加工无法完成的型面,且可以对应与硬度较高的导电材料加工。
但是,现有的电极加工装置,对于结构层次繁杂的耳机外壳来说,需要进行多次重复腐蚀加工,导致耳机轮廓出现偏移,产品优良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耳机外壳制造的电极加工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适用于耳机外壳制造的电极加工装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适用于耳机外壳制造的电极加工装置,包括有电极立柱,其中:所述电极立柱的底部设置有衔接定位凸条,所述电极立柱的顶部设置有电极成型槽,所述电极成型槽的两侧设置有介质流道,所述电极成型槽包括有耳机主体成型槽,所述耳机主体成型槽的边缘上端分布有外轮廓成型槽。
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耳机外壳制造的电极加工装置,其中,所述电极立柱为矩形立柱,所述矩形立柱的边缘设置有倒角,所述矩形立柱的顶部分布有抬升凸起。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耳机外壳制造的电极加工装置,其中,所述衔接定位凸条为矩形凸条,所述矩形凸条的前端设置有圆弧倒角,所述矩形凸条的宽度为1至2厘米,厚度为1至2厘米。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耳机外壳制造的电极加工装置,其中,所述矩形凸条的宽度为1.5厘米,厚度为1.5厘米。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耳机外壳制造的电极加工装置,其中,所述介质流道包括有流道本体,所述流道本体内设置有下陷导通槽,所述下陷导通槽与电极成型槽导通。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耳机外壳制造的电极加工装置,其中,所述下陷导通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耳机外壳制造的电极加工装置,其中,所述耳机主体成型槽、外轮廓成型槽的边缘均分布有圆弧倒角。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耳机外壳制造的电极加工装置,其中,所述电极立柱上设置有标注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设有独立的衔接定位凸条,可以有效嵌入到电机设备的预设衔接槽内,保证安装稳固。
2、采用复合式的电极成型槽构造,可以保证耳机外壳多层次造型的一体成型。
3、配置有介质流道,保证介质的自由流入与自由导通,确保成型准确。
4、整体构造简单,易于制造和维护,且可以根据耳机的外形来加工不同构造的电极成型槽。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耳机外壳制造的电极加工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正多荣五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正多荣五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86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