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桩自动充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03697.9 | 申请日: | 2019-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7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珏;朱汝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云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13/629;H01R13/502;H01R24/00;H01R12/91;H02J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董磊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自动 系统 | ||
1.一种充电桩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桩上设有用于充电的充电构件及浮动触点构件,其中,所述浮动触点构件,包括:
充电浮动座,用于固定在所述充电桩上;
充电连杆,所述充电连杆与所述充电浮动座转动连接;
充电连接片,设置在所述充电连杆上,随所述充电连杆转动,所述充电连接片上设有用于复位的弹性构件;
充电触点,用于与充电座接通进行充电,所述充电座与所述充电构件连接,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充电连接片连接;
所述机器人对应所述浮动触点构件设置有充电接收构件;
当所述机器人与所述充电桩处于对接状态时,所述充电接收构件按压所述充电连接片使所述充电连接片处于低位,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充电座接通,所述充电连接片通电使所述机器人自动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与所述充电桩本体连接的底板,所述浮动触点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浮动触点构件并排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浮动座设有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将所述充电连杆的一端夹持在其二者之间,一销轴依次贯穿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充电连杆及所述第二侧壁,使所述充电连杆沿所述销轴上下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器人设有底盘,所述充电接收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端一侧,所述底盘的内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底盘工作的控制构件,所述底盘的一侧设有用于充电对位的第一红外接收端,所述充电桩设有对应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端的第一红外发射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端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一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前后通透且并排设置的第一、二通道,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二通道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器人设有底盘,所述充电接收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端一侧,所述底盘的内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底盘工作的控制构件,所述底盘的一侧设有用于充电对位的第二红外发射端,所述充电桩设有对应所述第二红外发射端的第二红外接收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桩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红外发射端包括第二壳体及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前后通透且并排设置的第三、四通道,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四通道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桩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上还设有若干个避障构件及若干个防撞构件,所述避障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四周,所述避障构件与所述控制构件连接;所述防撞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四周,所述防撞构件的外侧设有防撞外壳,所述防撞外壳与所述底盘可拆卸连接,将所述防撞构件包覆在所述防撞外壳与所述底盘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桩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撞构件包括第一防撞条及第二防撞条,所述第一防撞条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第二防撞条设置在所述防撞外壳上对应所述第一防撞条处,所述第一防撞条与所述控制构件连接;
当所述第一防撞条与所述第二防撞条处于接触状态时,所述机器人停止工作。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上还设有用于手动充电的充电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云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云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369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零件计数器的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用的烘干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