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屋顶绿化的防风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52824.3 | 申请日: | 2019-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8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爽;贺坤;童莉;张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17/14 | 分类号: | A01G17/14;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 屋顶 绿化 防风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风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屋顶绿化的防风固定装置,包括地上支撑区和地下固定区;其中,地上支撑区包括水平支撑架和斜支撑架,水平支撑架套设在树干上,沿水平支撑架的周向间隔地连接斜支撑架的一端,斜支撑架的另一端与地下固定区相连,呈周向分布;地下固定区为网状结构,其设于过滤层的上面,并铺设有种植层,种植层上种植树木以及植被层;随着树木和植物的生长,根系可穿过网状结构,使得树木紧贴于屋顶,且结合所述的地上支撑区的固定,树木更加牢固紧贴于屋顶,安全防风。本实用新型极大地提高了屋顶绿化植物的防风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风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屋顶绿化的防风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当中。城市建设用地紧张,而要提高城市绿化率,为人们营造更良好的生活环境,屋顶绿化这种绿化形式愈发受到重视。根据上海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发布的《屋顶绿化技术规范》(DB31/T493-2017)的要求:乔木不得高于4m,且种植植物高于2m时,应采用地上支撑法或地下固定法等防风固定技术。
目前屋顶绿化工程用于防止树木倾倒多采用扶木支撑装置,这样的装置是采用几根斜支撑杆交叉固定在植物树干上,虽起到一定的防风固定作用,但整个装置搭建随意,很影响景观效果,且重复使用率低,稳定性差,亦容易对树干造成损伤。此外,屋顶绿化还需考虑荷载问题,种植基质相对较薄,植物生长环境相对一般绿化场地条件更艰苦,因此,只采用地面上固定装置不够牢固,特别在大风天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屋顶绿化的防风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建筑屋顶绿化的防风固定装置,包括地上支撑区和地下固定区;其中,
所述的地上支撑区包括水平支撑架和斜支撑架,所述的水平支撑架套设在树干上,沿所述的水平支撑架的周向间隔地连接所述的斜支撑架的一端,所述的斜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地下固定区相连,呈周向分布;
所述的地下固定区为网状结构,其设于过滤层的上面,并铺设有种植层,所述的种植层上种植树木以及植被层;
随着树木和植物的生长,根系可穿过网状结构,使得树木紧贴于屋顶,且结合所述的地上支撑区的固定,树木更加牢固紧贴于屋顶,安全防风。
在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水平支撑架呈类三角形,经倒角设置。
在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水平支撑架在倒角处为不锈钢材料,其余为硅胶部件。
在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在不锈钢处设有与所述的斜支撑架连接的连接孔。
在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地下固定区为双层三维不锈耐酸钢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建筑屋顶绿化的防风固定装置,通过地上支撑区和地下固定区两部分措施对屋顶绿化中的植物进行防风及安全加固,通过地上支撑区可以防止屋顶种植的乔木倾倒,并利用地下固定设施的特殊网状结构,在空隙间填充土壤、种植基质和沙砾等,植物根系可以穿过网状结构之间,在绿化种植层中形成一层坚固的绿色复合保护层,使得植物的根部与屋顶绿化成为一体。本实用新型结合了地面绿化中对树木倾倒进行预防的扶木装置和能与植物根系后期有机结合的地下三维不锈耐酸钢网垫,使用时,斜支撑架作为衔接部分与地上水平支撑和地下固定设施分别连接组合成一体,使得本实用新型对屋顶绿化植物防风的安全性有了极大水平的提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各部件装置,结构简洁,安装便利,还可进行批量生产,再回收利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528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