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造金刚石合成用博士帽式导电钢圈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47382.3 | 申请日: | 2019-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6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侍立新;潘天浩;邓华;杨烨;宋少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日金刚石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3/06 | 分类号: | B01J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满靖 |
| 地址: | 06520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 金刚石 合成 博士 导电 钢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造金刚石合成用博士帽式导电钢圈,它包括碗口相对地互相扣合在一起形成圆柱状组合体的外导电碗和内导电碗,组合体的空腔内填充有填芯,组合体的任一圆端面焊接有一导电圆片。本实用新型增大了导电面积和散热面积,避免局部发热量过高,改善了合成温度均匀性,同时减少了硬质合金顶锤受热,延长了硬质合金顶锤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钢圈,尤指一种用于人造金刚石合成的博士帽式导电钢圈。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博士帽式导电钢圈如图5所示,其包括一导电圆片50和一金属碗60,金属碗60的碗底焊接在一导电圆片50的侧面上,金属碗60的碗口内填充有诸如白云石粉末的填芯70。使用这种博士帽式导电钢圈进行人造金刚石合成时,待合成块两端各设置一导电钢圈,导电钢圈的金属碗60碗口上设置加热片后与待合成块抵顶,铰链式六面顶压机的硬质合金顶锤抵顶在导电圆片50上,对待合成块施加压力,提供高压条件,导电钢圈通电提供高温条件。
从实际实施中可以发现,待合成块仅与导电钢圈上的金属碗60碗口相接触,也就是,导电钢圈与待合成块接触的导电面积过小,从而易造成局部发热量过高,导致待合成块的合成效果不均匀,另外,导电面积过小造成的导电钢圈自身发热量过高会导致向与其直接接触的硬质合金顶锤传导过多的热量,从而造成硬质合金顶锤局部温度过高,产生较大的局部热应力,缩短硬质合金顶锤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造金刚石合成用博士帽式导电钢圈,其增大了导电和散热面积,避免局部发热量过高,改善了合成温度均匀性,同时减少了硬质合金顶锤受热,延长了硬质合金顶锤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造金刚石合成用博士帽式导电钢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碗口相对地互相扣合在一起形成圆柱状组合体的外导电碗和内导电碗,组合体的空腔内填充有填芯,组合体的任一圆端面焊接有一导电圆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增大了与待合成块接触的导电面积,增大了散热面积,避免自身局部发热量过高,改善了待合成块的合成温度均匀性,有利于提高合成质量,同时避免自身过高的发热量向硬质合金顶锤传导,减少了硬质合金顶锤的受热,延长了硬质合金顶锤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博士帽式导电钢圈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博士帽式导电钢圈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传统博士帽式导电钢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人造金刚石合成用博士帽式导电钢圈包括碗口相对地互相扣合在一起形成圆柱状组合体80的外导电碗20和内导电碗30,外导电碗20和内导电碗30形成的组合体80的封闭空腔内填充有填芯40,组合体80的任一圆端面焊接有一导电圆片10。
如图2和图4,导电圆片10的面积大于组合体80的圆形截面面积。如图1和图3,导电圆片10与组合体80同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外导电碗20和内导电碗30均为呈圆柱体的碗状。
在实际设计中,内导电碗30置于外导电碗20的碗口内,内导电碗30的碗底与外导电碗20的碗口平齐,内导电碗30的碗口抵顶在外导电碗20的碗底上,组合体80的这种结构坚实耐用。如图1、图3,外导电碗20的碗底与内导电碗30的敞口腔共同形成组合体80的封闭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日金刚石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晶日金刚石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73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机合模装置
- 下一篇:脱标装置及塑料瓶处理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