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式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18481.9 | 申请日: | 2019-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0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孙玉珍;吴雪;高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新贵恒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2B1/5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低压 无功 补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前侧设有箱盖,所述箱盖通过合页与箱体转动相连,所述箱体的内部顶端设有收线机构,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的前表面固接有无功补偿模块,所述绝缘板通过连接件与箱体相连接。该可拆卸式低压无功补偿装置,通过箱体、螺杆、套环、旋钮、绝缘板和无功补偿模块之间的配合,逆时针转动旋钮与螺杆相分离,这时在匀速且缓慢将绝缘板从箱体的内部移出,能够实现绝缘板和无偿补偿模块与箱体之间的分离,增加了维修检测人员的施展空间,便于操作,使得对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内部部件维修、拆装和更替的效率得到加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拆卸式低压无功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电网中非线性负载的不断增多,无功补偿装置是用于电网中提高配电网的用电效率、提高电网的功率因素,降低输送线路损耗,起到提高电能质量的作用,现有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内部的绝缘板与无功补偿模块,一但与箱体安装完成后,无法与箱体之间进行拆卸分离,使得后续维修检测人员的施展空间被局限,不便于操作,使得对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内部部件维修、拆装和更替的效率较为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式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内部的绝缘板与无功补偿模块,一但与箱体安装完成后,无法与箱体之间进行拆卸分离,使得后续维修检测人员的施展空间被局限,不便于操作,使得对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内部部件维修、拆装和更替的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卸式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前侧设有箱盖,所述箱盖通过合页与箱体转动相连,所述箱体的内部顶端设有收线机构,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的前表面固接有无功补偿模块,所述绝缘板通过连接件与箱体相连接,所述箱盖的前表面底端喷涂有警示标识,所述箱盖的前表面顶端贴合有标签,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四角均固接有拉环,所述箱体的左表面中心顶端固接有排风口,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收线机构包括横杆、轴承发条、导线、螺栓、U型卡、螺钉、锥形筒、锥形套和圆筒,所述圆筒固接有箱体的内部顶端,所述圆筒的内部设有横杆,所述横杆通过轴承与圆筒转动相连,所述横杆的外壁右侧固定套接有发条,所述发条与圆筒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横杆的外壁缠绕有导线,所述导线贯穿圆筒,所述导线与圆筒间隙配合,所述圆筒的外壁右侧底端螺纹相连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圆筒的一部分与横杆相抵紧,所述导线的底端与无功补偿模块电性相连,所述导线的外壁前侧贴合有U型卡,所述U型卡通过螺钉与绝缘板相连接,所述锥形筒固接在箱体的内部右侧顶端,所述锥形筒贯穿箱体,所述导线通过锥形筒贯穿箱体,所述锥形筒的外壁左侧螺纹相连有锥形套。
优选的,所述锥形筒的内径相对于导线的外径大于0.5-1mm。
优选的,两个所述螺钉相对于U型卡的中心点左右对称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杆、套环、第一橡胶垫、通孔、旋钮和第二橡胶垫,四个所述螺杆均与箱体固定相连,所述螺杆的外壁右侧固定套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左表面固接有第一橡胶垫,四个所述通孔分别开设在绝缘板的前表面四角,所述螺杆通过通孔贯穿绝缘板,所述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的右表面固接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与绝缘板相抵紧。
优选的,所述旋钮与螺杆的中心点均为同一条水平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拆卸式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箱体、螺杆、套环、旋钮、绝缘板和无功补偿模块之间的配合,逆时针转动旋钮与螺杆相分离,在逆时针转螺栓使横杆能够进行转动,这时在匀速且缓慢将绝缘板从箱体的内部移出,能够实现绝缘板和无偿补偿模块与箱体之间的分离,增加了维修检测人员的施展空间,便于操作,使得对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内部部件维修、拆装和更替的效率得到加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新贵恒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新贵恒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184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相电转三相电的供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更高效的真空烘箱电热管排列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