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缆和电缆绝缘护套智能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14703.2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2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从爱;李京周;余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聚联输变电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08 | 分类号: | G01B5/08;G01B2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电缆 绝缘 护套 智能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缆和电缆绝缘护套智能测量装置,应用在光缆和电缆检测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含底座,底座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输送辊,两个输送辊上绕设有输送带,底座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输送辊转动的电机,输送带上固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L型推进板,底座上还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垂直设有抵紧板,推进板朝向抵紧板的端面上开设有测距孔,测距孔处设有红外测距仪,红外测距仪与电机联动设置,线缆架设在支撑板上且位于推进板与抵紧板之间,底座上设有刻度。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可自动对电缆或光缆的绝缘护套进行检测,降低了人工夹取检测电缆或光缆时绝缘护套受力凹陷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仪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缆和电缆绝缘护套智能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耐电压强度取决于绝缘护套的材料和厚度,因此电线电缆产品标准对绝缘厚度有严格的规定,绝缘厚度不达到标准要求(尤其是绝缘最薄处厚度)会导致产品在绝缘薄弱点的强度降低或电场过于集中于一点,存在安全隐患,严重时会产生放电,甚至击穿,危及人身、财产的安全,因此国家对电缆和光缆绝缘护套的几何参数有明确的标准,并给出了最低限和最高限,生产厂家必须严格按照此标准来指导电缆和光缆的工业化生产,以保证安全。
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电缆或光缆等线缆的装设,在装设之前,工作人员一般是使用卡尺对电缆或光缆进行线径测量的的方式来检测绝缘护套是否合格,但由于部分如橡胶等软质的绝缘护套受力时会向内凹陷,导致测量结果的精准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缆和电缆绝缘护套智能测量装置,其优点是:可自动对电缆或光缆的绝缘护套进行检测,降低了人工夹取检测电缆或光缆时绝缘护套受力凹陷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光缆和电缆绝缘护套智能测量装置,包含底座,所述底座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输送辊,两个所述输送辊上绕设有输送带,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输送辊转动的电机,所述输送带上固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L型推进板,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支撑板上垂直设有抵紧板,所述抵紧板与推进板远离固定板的一端相互平行,所述推进板朝向抵紧板的端面上开设有测距孔,所述测距孔处设有红外测距仪,所述红外测距仪与电机联动设置,线缆架设在所述支撑板上且位于推进板与抵紧板之间,所述底座上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刻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将待检测的线缆水平放置到支撑架上,之后启动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带动输送带向抵紧板方向转动,从而带动固定板和推进板向抵紧板方向移动,直至红外测距仪检测到抵紧板与待检测线缆之间的距离为零时,红外测距仪会发送控制信号给电机,电机接收到来自红外测距仪的信号后会同步停止运行,此时抵紧板与推进板相对端面之间的间距即为待检测线缆的线径,工作人员可根据推进板此时所对应的刻度读取出待测线缆的线径,进而判断其绝缘护套是否符合标准;检测过程无需工作人员手工对待测线缆进行夹取测量,从而降低了人工夹取检测电缆或光缆时绝缘护套受力凹陷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距孔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压力孔,所述推进板上还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还连接有若干检测触头,若干所述检测触头分别部分位于压力孔内且端部与推进板朝向抵紧板的端面齐平,所述压力传感器上还设有用于分别显示若干检测触头所受压力大小的显示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待测线缆的线径测量结束后,工作人员可再次启动电机驱动推进板朝抵紧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将待测线缆抵紧在推进板与抵紧板之间,此时,待测线缆上的绝缘护套受力会被压缩,推进板上的若干检测触头会受到来自绝缘护套的反作用力,压力传感器上的显示器会显示出若干检测触头所受到的压力大小,以便于工作人员可通过比对显示器上显示的各检测触头受到的压力大小是否基本一致来判断线径各处的厚度是否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聚联输变电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聚联输变电安装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47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设备铭牌识别装置
- 下一篇:一种PCB板检修加工用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