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路隧道入口防撞护栏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10604.7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23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殷真;杨天贞;徐渐;王妮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路畅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15/02 | 分类号: | E01F15/02;E01F15/14;E01F9/608;E01F9/61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2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隧道 入口 护栏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路隧道入口防撞护栏,包括支撑柱、一号连接杆、防撞桶本体、夜光指示条,隧道入口两侧等距离依次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之间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杆,支撑柱之间上端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杆,一号连接杆上端等距离依次固定连接有螺纹凹槽,减震装置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内防护气垫,内防护气垫内侧等距离卡接有弹球,弹球左右两侧均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另一端均铰接有滑块,滑块套接在连接环上端,连接环内侧等距离依次固定连接有固定球,固定球内侧固定连接有中心柱,中心柱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插接孔,该公路隧道入口防撞护栏解决了现有的公路隧道防撞护栏结构简单,功能性单一,防撞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防撞护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隧道入口防撞护栏。
背景技术
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二级公路的隧道入口处,由于入洞前路基宽度大于隧道内路基宽度,形成宽度突变,再加上隧道洞口处的光线明暗突变,往往成为事故的多发地段,并且事故车辆停靠在隧道洞门入口处时,由于光线较暗,后面车辆不宜发现,易引发二次事故。目前,隧道入口处多采用设置波形梁柱护栏的处理方式,由于波形梁护栏受力时横向变形比较大,易导致失控车辆产生较大的横向位移或侧向倾倒,因而可能导致车辆与隧道壁及检修道产生正面撞击,造成车辆严重损坏及司乘人员的严重伤亡,因结构过于简单,功能性单一,防撞效果差,所以亟需一种公路隧道入口防撞护栏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路隧道入口防撞护栏,以解决现有的公路隧道防撞护栏结构简单,功能性单一,防撞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公路隧道入口防撞护栏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一种公路隧道入口防撞护栏,包括支撑柱、一号连接杆、防撞桶本体、夜光指示条、连接柱、螺纹接头、固定盖、二号连接杆,隧道入口两侧等距离依次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之间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杆,支撑柱之间上端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杆,一号连接杆上端等距离依次固定连接有螺纹凹槽,螺纹凹槽内转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上下两端以及中心位置两侧均设有螺纹,连接柱顶部延伸至二号连接杆外侧转接有固定盖,连接柱上下端均套接有螺纹接头,螺纹接头之间连接柱上端套接有防撞桶本体,防撞桶本体内侧等距离依次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内防护气垫,内防护气垫内侧等距离卡接有弹球,弹球左右两侧均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另一端均铰接有滑块,滑块套接在连接环上端,连接环内侧等距离依次固定连接有固定球,固定球内侧固定连接有中心柱,中心柱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插接孔。
优选的,防撞桶本体为PE塑料玻璃钢材质,防撞桶本体外侧涂有黄色反光漆,防撞桶本体外侧固定连接有夜光指示条。
优选的,减震装置还包括有U型块、凹槽、二号弹簧、滑杆,U 型块底部固定连接在防撞桶本体内侧壁面,U型块内部凹槽朝防撞桶本体中心一侧,凹槽内固定连接有二号弹簧,滑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内防护气垫壁面,滑杆另一端卡接在凹槽内,防撞桶本体内侧壁面从上至下等距离依次设有减震装置。
优选的,内防护气垫为热碳聚合PVC体材料,内防护气垫内部可充气、加水、灌沙。
优选的,弹球同一水平面环连接环设有3个,弹球左右两侧连接的滑块与相邻弹球左右两侧连接的滑块之间连接环上端套接有一号弹簧,弹球从上至下等距离依次设置,连接环为金属橡胶材质。
优选的,中心柱为塑胶材质,中心柱与连接环之间连接的固定球为橡胶材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防撞桶外侧设有夜光指示条,能够快速将指示标志反射进入司机眼中,提示司机跟随指示箭头进入隧道,防止因进入隧道的道路变窄,没有反应过来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路畅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路畅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06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