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重症监护患者的翻身床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82238.9 | 申请日: | 2019-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6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刘洪;王顺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G7/00 | 分类号: | A61G7/00;A61G7/05;A61G7/057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重症 监护 患者 翻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用护理领域的一种用于重症监护患者的翻身床,这种床包括床体和床垫,床垫沿竖向中轴线和横向中轴线隔断,隔断后的床垫形成有四个区域,任意一个区域的径向一侧都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端口处螺纹连接有封盖。相对于整体充气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利用区域充气技术,使患者平躺的区域和翻身区域形成高度差,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患者自行实现翻身效果。相对于利用机械顶缸结构实现侧翻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操作简单,无需固定和拆卸,提升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护理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重症监护患者的翻身床。
背景技术
重症病患的术后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由于卧床不起的病人因长时间躺在床上,自己不能自由地翻转身体,长期挤压身体的局部,往往产生很难治愈的褥疮或其他的疾病。
术后护理中为了降低病人发生褥疮或其他疾病的发病几率,同时也为了维护病患自身清洁,常规是两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并且在特定的时间内医护人员需要为病患压迫的部位涂抹酒精。
现有技术中的气垫都需要外接一个顶出机构,将床垫和患者进行顶升后实现柔性翻转,虽然现有技术中通过顶出机构实现了患者侧身翻转的活动,但是这种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移动气垫的过程中极易造成病患的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区域充气,从而实现重症监护患者翻身的床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重症监护患者的翻身床,包括床体和床垫,所述床垫沿竖向中轴线和横向中轴线隔断,隔断后的床垫形成有四个区域,任意一个区域的径向一侧都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端口处螺纹连接有封盖。
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相对于整体充气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利用区域充气技术,使患者平躺的区域和翻身区域形成高度差,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患者自行实现翻身效果。
2、相对于采用人工侧翻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在使用时仅需医护人员通过打气泵进行充气即可完成侧翻,减少了人工成本,同时也避免了产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3、相对于利用机械顶缸结构实现侧翻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操作简单,无需固定和拆卸,提升了效率。
进一步,所述床垫的周向围绕有通孔,通孔的数量为8,任意一个通孔内都设有密封通孔的圆形铁环。相对于充气设置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在对体重较轻的(低于50KG)的患者使用时,可以将绑线或挂钩穿过圆形铁环,此时医护人员拉扯绑线,随后医护人员将绑线系在床头,从而实现患者的卧立,方便对患者背部进行涂抹酒精或进行喂食。
进一步,所述通孔的布置结构如下,床垫四个角落分别设置一个通孔,床垫的横向中轴线处设置相互对称的四个通孔。便于床垫进行折叠。
进一步,所述圆形铁环的内表面加工有凹凸起伏的鱼鳞槽。
名词解释:鱼鳞槽指横截面为凹凸不平的样条曲线式的槽口。
进一步,所述床垫表面设有轴向的波纹。避免患者翻身时滑落,同时波纹对酒精进行滞留和吸收,避免酒精受到重力影响而汇聚与床垫下陷最深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圆形铁环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床垫与床体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床垫1、波纹2、圆形铁环3、鱼鳞槽4、封盖5、
床体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822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机组件及料理机
- 下一篇:一种口腔检查用新型压舌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