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养蚕桑叶摘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63456.8 | 申请日: | 2019-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46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章玉萍;张丽丽;陈明;范涛;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D46/00 | 分类号: | A01D46/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 地址: | 23003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蚕 桑叶 摘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养蚕桑叶摘取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收集箱,所述底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料壳,所述导料壳左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导料壳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收集箱、立柱、导料壳、放置板、支撑机构、箱体、气缸、气泵、活动板、防晃机构、复位弹簧和移动柱相互配合,达到了自动摘取桑叶的优点,使工人在摘取桑叶时,能够自动的对桑叶进行摘取,使工人省时省力,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蚕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养蚕桑叶摘取装置。
背景技术
蚕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及台湾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家蚕是因为它用丝织茧,茧是由一根300—900米长的丝织成的,现如今我国茧丝绸产量与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已成为可以主导世界茧丝价格走势的茧丝绸大国。
蚕在进行养殖时,需要摘取桑叶对蚕进行养殖,目前现有的养蚕的桑叶摘取方式为人工手动摘取,导致工人在摘取桑叶时,容易出现费时费力的状况,增加了工人的劳动量,降低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蚕桑叶摘取装置,具备自动摘取桑叶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养蚕的桑叶摘取方式为人工手动摘取,导致工人在摘取桑叶时,容易出现费时费力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养蚕桑叶摘取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收集箱,所述底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料壳,所述导料壳左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导料壳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导料壳顶部的四角均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内壁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晃机构,所述活动板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与箱体内壁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底部贯穿至箱体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切刀。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导料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的顶部通过螺栓与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晃机构包括滑套,所述滑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滑套的内侧与活动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外侧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蚕桑叶摘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收集箱、立柱、导料壳、放置板、支撑机构、箱体、气缸、气泵、活动板、防晃机构、复位弹簧和移动柱相互配合,达到了自动摘取桑叶的优点,使工人在摘取桑叶时,能够自动的对桑叶进行摘取,使工人省时省力,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634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