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系统低功耗接点温度采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50008.4 | 申请日: | 2019-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5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梁希;马会钧;薛建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汇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K1/02 | 分类号: | G01K1/02;G01K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系统 功耗 接点 温度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电力系统低功耗接点温度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器外壳,采集器外壳的内腔的底端设有镂空网孔,镂空网孔中嵌合安装有导热硅胶垫,导热硅胶垫的外侧贴合电力电器,导热硅胶垫的内侧贴合固定有温控开关和铠装热电偶,采集器外壳内腔的中部铺设有隔热层。本实用新型通过温控开关和电子定时继电器并联,二者在常态下断开电池与温度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电子定时继电器定时接通开电池与温度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温度检测模块将采集的温度信号转换为温度数字信号,由无线通信模块发射出去,温度超标时,温控开关接通开电池与温度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发出警报信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系统低功耗接点温度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温度是工业控制和电力系统等领域中主要的被控参数,随着当今科技的不断进步,各个领域对温度测量精确度要求的提高,简单、便捷、低成本的测温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电力系统中由于一般无线测温节点安装环境封闭性比较强,所以节点都采用电池供电方式,以此减少电源线路的布置,以及更好的消除电信号干扰,现有技术中,无线测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耗主要源于无线传输,传感和数据处理这三部分,所以大多数无线测温的低功耗设计都采用选取硬件低功耗方式,如低功耗芯片的工作时间和芯片低功耗的工作模式等来降低无线测温装置整体的消耗。
专利号CN202372871U提出了“电力系统低功耗接点温度采集装置”,包含温度采集单元,具有测温模块、单片机和通信模块依次相连接,供电模块分别与单片机和通信模块连接,测控模块与温度单元以无线方式连接,一步降低无线测温装置功耗,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上述技术方案只是单纯的描述各个模块之间的功能,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联机关系,以及,上述模块是否为现有的成熟产品和成熟的技术方案。
目前的电力系统接点温度采集装置存在下列问题:
1、目前的电力系统接点温度采集装置为了节约电能,只能采用间歇性开机的工作模式对电力系统的电气元件温度进行检测,如此在温度采集装置关闭时,如果电气元件的温度发生异常,则不能及时的对电气元件针对性的检测。
2、目前的电力系统接点温度采集装置在采集到相应的温度信号后不能及时、迅捷的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出去。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低功耗接点温度采集装置,解决了目前的电力系统接点温度采集装置采用间歇性开机不能及时的对电气元件针对性的检测,以及在采集到相应的温度信号后不能及时、迅捷的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出去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系统低功耗接点温度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器外壳,所述采集器外壳的内腔的底端设有镂空网孔,所述镂空网孔中嵌合安装有导热硅胶垫,所述导热硅胶垫的外侧贴合电力电器,所述导热硅胶垫的内侧贴合固定有温控开关和铠装热电偶,所述采集器外壳内腔的中部铺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上固定安装有电池、电子定时继电器、温度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电池的电源正极通过所述温控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接电正极,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接电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的电源负极,所述电子定时继电器与所述温控开关并联,所述铠装热电偶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入点,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点电性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电源端串联于所述接电正极和接电负极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采集器外壳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子定时继电器采用PJ-62C多功能微机可编程定时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控开关采用KSD9700型常开温控触发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汇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汇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00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