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加固的岸滩防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49965.5 | 申请日: | 2019-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1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 发明(设计)人: | 丁洁;孙鹏;黄东海;杨琪;杨一琛;张同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加固 岸滩 防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加固的岸滩防护结构,包括:内层基质层、中层强防护层、外层弱防护层和柔性植物,中层强防护层与内层基质层外侧连接,外层弱防护层与中层强防护层外侧连接,柔性植物穿过中层强防护层和外层弱防护层与内层基质层连接。其中,第一侧板、顶板、植被生长孔槽、第二侧板和消浪防护结构组成中层强防护层。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增设柔性植被,利用时间效应实现生物植被防护功能,提升了堤坝的灾害防御能力和生态涵养功能,既解决无防护植被早期和散粒砂土料难以抵御波流作用的问题,又提高了传统堤坝环境友好性,并且构件工程造价合理,施工工艺简单,后期维护便利,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水运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加固的岸滩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沿海、沿河地区通过建设堤坝用以防御洪水、抵挡风浪及抗御潮汐水流等,为保证结构稳定性及耐久性,传统堤坝大多采用大直径石料或大尺寸人工预制混凝土构件,该类结构具有稳定性高、消浪效果好的特点,但是功能单一,环境友好性差,甚至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随着国家对自然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河口、滨海湿地保护的日益重视,传统的岸滩防护结构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加固的岸滩防护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生物加固的岸滩防护结构,包括:内层基质层、中层强防护层、外层弱防护层和柔性植物,所述中层强防护层与内层基质层外侧连接,所述外层弱防护层与中层强防护层外侧连接,所述柔性植物穿过中层强防护层和外层弱防护层与内层基质层连接;
其中,第一侧板、顶板、植被生长孔槽、第二侧板和消浪防护结构组成所述中层强防护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与顶板组成第一侧顶板,所述第一侧顶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顶板与第二侧板组成第二侧顶板,所述第二侧顶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侧顶板和第二侧顶板通过顶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通过顶板与第二侧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中层强防护层纵向三等分为第一中层强防护层、第二中层强防护层和第三中层强防护层,所述第一中层强防护层、第二中层强防护层和第三中层强防护层从左至右纵向连接。
进一步,所述内层基质层包括:沙土料堤身和植生袋,所述植生袋与沙土料堤身表面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层弱防护层包括:填土堤身和自然边坡,所述填土堤身与中层强防护层表层连接,所述自然边坡与填土堤身表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增设柔性植被,利用时间效应实现生物植被防护功能,提升了堤坝的灾害防御能力和生态涵养功能,既解决无防护植被早期和散粒砂土料难以抵御波流作用的问题,又提高了传统堤坝环境友好性,并且构件工程造价合理,施工工艺简单,后期维护便利,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及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层强防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层强防护层一种组合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层强防护层一种组合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层强防护层一种组合状态图。
附图标记:
内层基质层100、沙土料堤身110和植生袋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99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棍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态型三棱柱体护滩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