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厂化养鱼节能增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40091.7 | 申请日: | 2019-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8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石振广;鲁宏申;姜松;刘建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阿穆尔鲟鱼集团(会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42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厂 养鱼 节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厂化养鱼节能增氧装置,包括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所述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顶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顶部设置有多组太阳能光伏板,所述传动箱底部的中心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远离传动箱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旋转轮和右旋转轮。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其结构和设计均有较大创新和改进,该节能增氧装置改变了传统的供氧方式,通过设计能量转换机构,从而使太阳能光伏板为电机提供动力,通过电机传动使桨叶不停地在水中进行转动并拍打水面,从而为水中增加氧气,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厂化养鱼节能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工厂化养鱼是以机械、生物、化学与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一种封闭式循环水鱼类养殖方式,工厂化养鱼,又名循环水养殖,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应用学科主要为水产学和水产养殖学,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是取代传统池塘、流水、网箱、大棚温室等养殖方式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鱼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境,增氧机一般是靠其自带的空气泵将空气打入水中,以此来实现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目的,大量增氧机时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不利于降低养殖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了新的一种工厂化养鱼节能增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工厂化养鱼节能增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厂化养鱼节能增氧装置,包括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所述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顶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顶部设置有多组太阳能光伏板,所述传动箱中心的顶部设置有与太阳能光伏板相对应的蓄电池,所述传动箱底部的中心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对应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的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远离传动箱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旋转轮和右旋转轮,所述左旋转轮和右旋转轮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多组桨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板通过多个固定螺栓固定在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的顶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多组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均采用可折叠结构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均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中心均设置有与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相对应的支撑轴承,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均贯穿支撑轴承并向其外侧延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多组所述桨叶均是通过焊接与左旋转轮和右旋转轮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厂化养鱼节能增氧装置与传统装置相比,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在不改变现有机构整体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设计简单的能源供应方式,大大降低了水产养殖的养殖成本,节约了大量的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阿穆尔鲟鱼集团(会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阿穆尔鲟鱼集团(会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00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