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增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20360.3 | 申请日: | 2019-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8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云;黄栋;李玉蓉;林晓琴;陈振;童涛;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大水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何俊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增氧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增氧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于箱体内的控制柜、制氧机、引水罐、离心泵、止回阀、第一球阀、第二球阀、射流器和气水混合容器;所述箱体上设有连通引水罐的进水口和连通气水混合容器的出水口;所述引水罐、离心泵、止回阀、第一球阀、射流器、气水混合容器依次通过水路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球阀连接于第一球阀和气水混合容器之间与射流器形成并联;所述制氧机的出气口与射流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控制柜用于控制一体化增氧装置的运行。本实用新型具有运输、吊装、安装方便,充氧速度快,氧利用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可以快速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改善水体表观,消除水体黑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增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大量未经处理的富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入自然水体,导致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黑臭等问题。
人工曝气充氧复氧能有效提高水体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并有助于河流生态系统的良性恢复与重建,是一种投资省、占地少、见效快、运行费用低的河流污染治理技术。根据增氧方式不同,增氧技术可分为物理增氧技术、化学增氧技术、生物增氧技术和机械增氧技术等,其中机械增氧技术使用更为广泛。但是这些技术充氧效率较低,无法满足特定区域或深水水域的快速增氧。
公开号为CN 206927700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体纯氧曝气装置,由制氧系统、给水系统、布水装置及气水混合器组成,通过气水混合器用射流方式将富氧水射流入缺氧区域进行水体的增氧,但其缺陷是整个曝气装置结构较为分散,管路系统复杂,现场安装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传统增氧方式能耗高、充氧动力效率低、安装不便等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运输安装方便、能耗低、可快速提高特定区域水体溶氧、快速消除黑臭的一体化增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化增氧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于所述箱体内的控制柜、制氧机、引水罐、离心泵、止回阀、第一球阀、第二球阀、射流器和气水混合容器。
所述箱体上设有连通引水罐的进水口和连通气水混合容器的出水口;所述引水罐、离心泵、止回阀、第一球阀、射流器、气水混合容器依次通过水路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球阀连接于第一球阀和气水混合容器之间与射流器形成并联;所述制氧机的出气口与射流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控制柜用于控制一体化增氧装置的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气水混合容器呈锥形且直径由上至下递增。
气液混合容器为锥形容器,上窄下宽,气水混合液流经容器时速度逐渐变小,增加了气液接触时间,迅速增加水中溶氧。
作为优选,所述气水混合容器的出水管上设有第三球阀。
作为优选,所述气水混合容器的底部设有气水混合容器放空阀。
气水混合容器放空阀的设置可排空气水混合容器内的液体。
作为优选,所述气水混合容器的出水管上设有压力表。
所述气水混合装置与出水口之间的管道上装有压力表,可观察出水压力,方便故障排查及检修。
作为优选,所述引水罐上设有引水罐放空阀。
作为优选,所述引水罐上设有清洗口。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两侧设有散热孔。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吊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大水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大水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203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