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浸出菱锰矿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47638.9 | 申请日: | 201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6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常军;秦林;贾福康;张超;王子阳;石维;李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武陵锰业有限公司;铜仁学院 |
| 主分类号: | C22B3/02 | 分类号: | C22B3/02;C22B3/08;C22B47/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付石健 |
| 地址: | 55411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浸出 锰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浸出菱锰矿的装置,属于湿法冶金设备技术领域。该连续浸出菱锰矿的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倾斜设置的各级浸出槽、与各级浸出槽连通且安装各级浸出槽侧方的倾斜设置的浸出溜槽以及与各级浸出槽顶部相通的酸雾汇集管,每个浸出槽均包括槽体、空气进口管、搅拌桨、固定支架、进料口、搅拌电机、酸雾口、自溢槽、搅拌轴、自溢进料口、清洗管口、阳极液口、观察口、电机固定装置、硫酸口和自溢管。本实用新型实用于菱锰矿的浸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搅拌均匀,菱锰矿浸出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浸出菱锰矿的装置,属于湿法冶金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菱锰矿作为中国生产电解锰的优质原料,其工艺主要包括浸出-氧化-硫化-电解工序。浸出作为生产过程的首要环节,对后续工序有着重要影响。影响浸出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浸出工艺参数,二是浸出设备。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展了菱锰矿浸出新工艺的研究,但很少对浸出设备的改进和开发。现有的浸出设备对阳极液的综合利用、酸雾的排放、浸出效率等因素考虑较为欠缺。因此,设计出一种兼顾浸出效率和生产系统平衡的工业化大型菱锰矿浸出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浸出菱锰矿的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连续浸出菱锰矿的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倾斜设置的各级浸出槽、与各级浸出槽连通且安装各级浸出槽侧方的倾斜设置的浸出溜槽20以及与各级浸出槽顶部相通的酸雾汇集管19,每个浸出槽均包括槽体1、空气进口管2、搅拌桨3、固定支架5、进料口6、搅拌电机7、酸雾口8、自溢槽9、搅拌轴10、自溢进料口11、清洗管口12、阳极液口13、观察口14、电机固定装置15、硫酸口16和自溢管17,二级浸出槽和后续依次相连的浸出槽均还包括位于槽体1侧部的浸出浆入口管18,每个浸出槽槽体1顶部设有电机固定装置15,电机固定装置15上安装搅拌电机7,搅拌电机7的搅拌轴从槽体1顶部穿入且连接搅拌轴10,搅拌轴10底部安装搅拌桨3且搅拌桨3位于槽体1内部的下部,每个浸出槽槽体1下部两侧分别设有空气进口管2和清洗管口12,每个浸出槽槽体1上部一侧设有进料口6,每个浸出槽槽体1顶部设有酸雾口8、阳极液口13、观察口14和硫酸口16,每个浸出槽槽体1的酸雾口8通过管道与酸雾汇集管19连通,然后从酸雾汇集管19出口排出;
所述每个浸出槽槽体1内部上部通过固定支架5安装自溢槽9,自溢槽9底部设有与槽体1下部相通的自溢进料口11,自溢槽9上部设有穿过槽体1侧部且与浸出溜槽20侧面连接的自溢管17,由于浸出溜槽20比每级浸出槽自溢管17低,自溢管17中的浸出浆根据重力作用流进浸出溜槽20中,二级浸出槽和后续依次相连的浸出槽中的浸出浆入口管18连通浸出溜槽20侧面,由于浸出溜槽20和二级浸出槽和后续依次相连的浸出槽均是倾斜设置,根据重力作用,浸出溜槽20中的浸出浆根据高度差流进后续的浸出槽中,浸出溜槽20最底端设有浸出浆出口收集连续浸出后菱锰矿的浸出浆。
所述浸出槽槽体1内部均设有防酸层4。
所述浸出溜槽20顶部设置的盖板21,盖板21上设有手提扣22。
该连续浸出菱锰矿的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1、一级浸出槽中,将菱锰矿研磨至力度≤100目得到矿粉,将矿粉按照液固比5:1混合(液体为1mol/L的硫酸)得到矿浆,然后将矿浆从进料口6中输入到槽体1中,向空气进口管2中输送空气,打开搅拌电机7,待矿浆占据整个槽体1体积的1/3后,通过阳极液口13和硫酸口16输送阳极液和一定浓度的硫酸到自溢槽9中,槽体1中浆料在搅拌桨3搅拌带动下,从自溢进料口11不断进入到自溢槽9中,同时继续向槽体1输送矿浆、阳极液和硫酸,待槽体1液位与自溢管17出口齐平时,打开自溢管17,矿浆通过自溢管17出口进入浸出溜槽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武陵锰业有限公司;铜仁学院,未经贵州武陵锰业有限公司;铜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76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管生产用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S3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