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轨无线子系统控制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94497.9 | 申请日: | 2019-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75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董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L27/00 | 分类号: | B61L27/00;H04W4/4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王凤英 |
| 地址: | 300462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轻轨 无线 子系统 控制 单元 | ||
1.一种轻轨无线子系统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型号为ATMEGA128的MCU芯片和与MCU芯片分别连接的矩阵键盘、型号为IMP706ESA的复位芯片、型号为MAX3221的RS232接口芯片、三个型号为SN75180的RS422接口芯片和四个型号为TBIC6B595的移位寄存器;
其中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后接5V电压,电阻R1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矩阵键盘的按键S7、按键S6、按键S5、按键S4、按键S3、按键S2和按键S1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5脚;电阻R2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14、按键S13、按键S12、按键S11、按键S10、按键S9和按键S8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6脚;电阻R3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21、按键S20、按键S19、按键S18、按键S17、按键S16和按键S15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7脚;电阻R4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28、按键S27、按键S26、按键S25、按键S24、按键S23和按键S22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8脚;电阻R5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按键S30和按键S29的一端,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39脚;按键S1、按键S8、按键S15和按键S22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4脚;按键S2、按键S9、按键S16、按键S23和按键S29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5脚;按键S3、按键S10、按键S17和按键S24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6脚;按键S4、按键S11、按键S18和按键S25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7脚;按键S5、按键S12、按键S19、按键S26和按键S30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8脚;按键S6、按键S13、按键S20、按键S27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49脚;按键S7、按键S14、按键S21、按键S28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50脚;
MCU芯片N1的33脚、40脚、41脚和42脚分别通过电阻R72、电阻R71、电阻R73和电阻R74分别与发光二极管VD9、发光二极管VD8、发光二极管VD10、和发光二极管VD11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D9、发光二极管VD8和发光二极管VD10的正极连接后接5V电压;MCU芯片N1的34脚连接复位芯片N2的6脚,复位芯片N2的1脚分别通过二极管VD6和二极管VD7连接复位芯片N2的5脚和8脚,复位芯片N2的2脚接5V电压,3脚接地,4脚连接电阻R27和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接13.8V电压,电阻R28的另一端接地,复位芯片N2的7脚连接至MCU芯片N1的20脚;MCU芯片N1的21脚连接电容C7和电容C8的一端后接5V电压,电容C7和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接地;MCU芯片N1的24脚连接电阻R26、晶振G1和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MCU芯片N1的24脚连接电阻R26和晶振G1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接口XP1的4脚通过电阻R7连接电阻R6、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的一端,同时接5V电压,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52脚;接口XP1的10脚和2脚连接后接地,6脚通过二极管VD1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同时又连接至MCU芯片N1的20脚;接口XP1的9脚、3脚、5脚和1脚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的另一端,同时又分别连接至MCU芯片N1的54脚、55脚、56脚和57脚;
接口XP2的1B脚、2B脚、3B脚和4B脚分别通过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和电阻R22连接到RS422接口芯片N10的9脚、10脚、11脚和12脚,RS422接口芯片N10的1脚通过电容C4接地,7脚接地;接口XP2的5B脚、6B脚、7B脚和8B脚分别通过电阻R63、电阻R64、电阻R65和电阻R66连接到RS422接口芯片N11的9脚、10脚、11脚和12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1脚通过电容C5接地,7脚接地;接口XP2的4A脚、3A脚、2A脚和1A脚分别通过电阻R67、电阻R68、电阻R69和电阻R70连接到RS422接口芯片N12的9脚、10脚、11脚和12脚,RS422接口芯片N12的1脚通过电容C6接地,7脚接地;同时RS422接口芯片N10的1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1脚、RS422接口芯片N12的1脚相连后,又连接到MCU芯片N1的1脚,同时又通过电阻R16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然后连接至MCU芯片N1的62脚,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RS422接口芯片N10的2脚、5脚、3脚和4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2脚、3脚、4脚和5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2脚和5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2脚和3脚,RS422接口芯片N11的3脚和4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25脚和26脚;RS422接口芯片N12的2脚和5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2脚和3脚,RS422接口芯片N12的3脚和4脚分别连至MCU芯片N1的61脚和60脚;
接口XP3的1B脚、1A脚、2B脚、2A脚、3B脚、3A脚、4B脚、4A脚、5B脚、5A脚、6B脚、6A脚和7B脚分别连接至MCU芯片N1的6脚、7脚、8脚、9脚、10脚、11脚、12脚、13脚、14脚、15脚、29脚、17脚和16脚,同时MCU芯片N1的17脚又通过电阻R61与电阻R62的一端连接,连接后接5V电压,电阻R62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16脚;接口XP3的9B脚连接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7和电阻R24的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6和电阻R25的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至MCU芯片N1的18脚,接口XP3的9A脚通过电容C1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2的正极和二极管VD3的负极,又连接到MCU芯片N1的58脚;二极管VD3的正极接地,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电容C2、电阻R13和二极管VD4的负极,电容C2和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二极管VD4的正极接地;接口XP3的10A脚和10B脚连接后接地;电阻R14的一端接13.8V电压,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5的负极和电阻R15的一端,又连接至MCU芯片N1的59脚;
接口XP4的1脚连接电容C18和电容C19的一端及三端稳压器N4的1脚,三端稳压器N4的2脚连接电容C20和电容C21的一端及三端稳压器N5的1脚,三端稳压器N5的2脚连接电容C22和电容C23的一端后接5V电压;接口XP4的2脚依次与电容C18和电容C19的另一端、三端稳压器N4的3脚、电容C20和电容C21的另一端、三端稳压器N5的3脚以及电容C22和电容C23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
接口XP5的1脚、2脚和3脚分别连接RS232接口芯片N3的13脚、8脚和1脚,RS232接口芯片N3的3脚和7脚分别通过电容C13和电容C14同时接地;RS232接口芯片N3的12脚连接电容C15的一端后接地,电容C15的另一端与RS232接口芯片N3的15脚和16脚相连后接5V电压;RS232接口芯片N3的2脚和4脚连接电容C11的两端,5脚和6脚连接电容C12的两端,11脚连接至MCU芯片N1的28脚,9脚连接至MCU芯片N1的27脚;
接口XP6的1脚和2脚分别通过电阻R60和电阻R59连接到移位寄存器N9的17脚和16脚,移位寄存器N9的4脚、5脚、6脚、7脚、14脚和15脚分别连接发光管VDS23、发光管VDS1、发光管VDS8、发光管VDS15、发光管VDS22和发光管VDS29的负极,发光管VDS23、发光管VDS1、发光管VDS8、发光管VDS15、发光管VDS22和发光管VDS29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57和电阻R58的一端;
移位寄存器N8的4脚、5脚、6脚、7脚、14脚、15脚、16脚和17脚分别连接发光管VDS30、发光管VDS24、发光管VDS17、发光管VDS10、发光管VDS3、发光管VDS2、发光管VDS9和发光管VDS16的负极,发光管VDS30、发光管VDS24、发光管VDS17、发光管VDS10、发光管VDS3、发光管VDS2、发光管VDS9、和发光管VDS16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51和电阻R52的一端;
移位寄存器N7的4脚、5脚、6脚、7脚、14脚、15脚、16脚和17脚分别连接发光管VDS5、发光管VDS12、发光管VDS19、发光管VDS26、发光管VDS4、发光管VDS11、发光管VDS18和发光管VDS25的负极,发光管VDS5、发光管VDS12、发光管VDS19、发光管VDS26、发光管VDS4、发光管VDS11、发光管VDS18和发光管VDS25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和电阻R44的一端;
移位寄存器N6的4脚、5脚、6脚、7脚、14脚、15脚、16脚和17脚分别连接发光管VDS7、发光管VDS14、发光管VDS21、发光管VDS28、发光管VDS6、发光管VDS13、发光管VDS20和发光管VDS27的负极,发光管VDS7、发光管VDS14、发光管VDS21、发光管VDS28、发光管VDS6、发光管VDS13、发光管VDS20和发光管VDS27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和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57和电阻R58的另一端相连后接5V电压;
移位寄存器N6、移位寄存器N7、移位寄存器N8和移位寄存器N9的9脚、11脚、19脚相连后接地;移位寄存器N6、移位寄存器N7、移位寄存器N8和移位寄存器N9的9脚分别接地;移位寄存器N6的18脚连接移位寄存器N7的3脚,
移位寄存器N7的18脚连接移位寄存器N8的3脚,移位寄存器N8的18脚连接移位寄存器N9的3脚;移位寄存器N6、移位寄存器N7、移位寄存器N8和移位寄存器N9的2脚、8脚相连后接5V电压;移位寄存器N6、移位寄存器N7、移位寄存器N8和移位寄存器N9的12脚相连后接至MCU芯片N1的30脚,移位寄存器N6的3脚连接MCU芯片N1的32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9449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注塑机取件机械手的防撞模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不锈钢管件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