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线束端子智能测试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71592.7 | 申请日: | 2019-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9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任成卿;姜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诚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08;G01R31/66;G01R3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端子 智能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线束端子智能测试器,具体涉及线束端子测试技术领域,包括下模块,所述下模块顶部设置有上模块,所述上模块顶部设置有锁扣;所述下模块包括下主体,所述下主体内部设置有弹簧孔,所述弹簧孔内部设置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内部贯穿设置有弹簧调节螺栓,所述下主体内部设置有导套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下模块和上模块,使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以快速检测线束内芯是否断裂、线束强度是否足够,有效缩短了检测所耗费的时间,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一次检测较多的线束,有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效率,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效果较为理想,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端子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线束端子智能测试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普遍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街小巷当中,已经成为人们使用最为常见和最为广泛的交通工具了,而且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的汽车越来越向着高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各种传感器和智能化的电子控制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大趋势,这也就决定了汽车线束线缆的使用越来越多,线束线缆的系统构成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庞大,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这就要求线束厂家生产种类更多的汽车线束,当然线束厂家不仅仅只是生产汽车线束,还必须保证线束两边对应的接插件的端子连接一定要正确。
现有技术中的线束检测仪器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现有技术中的线束检测仪器的操作界面较为复杂,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检测,导致检测所耗费的时间较多,同时现有技术中的线束检测仪器一次所能检测的线束较少,因此导致检测效率较低,使得现有技术中的线束检测仪器的实际使用效果不够理想,不便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线束端子智能测试器,通过设有下模块和上模块,使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以快速检测线束内芯是否断裂、线束强度是否足够,有效缩短了检测所耗费的时间,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一次检测较多的线束,有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效率,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效果较为理想,便于推广使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线束端子智能测试器,包括下模块,所述下模块顶部设置有上模块,所述上模块顶部设置有锁扣;
所述下模块包括下主体,所述下主体内部设置有弹簧孔,所述弹簧孔内部设置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内部贯穿设置有弹簧调节螺栓,所述下主体内部设置有导套孔,所述导套孔内部顶侧设置有导套,所述下主体顶部设置有微动开关孔,所述微动开关孔内部设置有微动开关;
所述上模块包括上主体,所述上主体内部设置有导柱孔,所述导柱孔内部设置有导柱,所述上主体底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弹簧调节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上主体顶部设置有插接器型腔,所述插接器型腔内部固定设置有多个金属针,所述插接器型腔一侧设置有导通合格检测区和拉拔检测区,所述导通合格检测区内部设置有多个导通合格指示灯,所述拉拔检测区内部设置有蜂鸣器和拉拔合格指示灯;
所述锁扣包括锁扣底板,所述锁扣底板顶部设置有锁扣卡子,所述锁扣底板内部设置有锁扣弹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弹簧顶端焊接设置于上主体底部,所述导套固定设置于导套孔内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动开关通过螺栓固定在微动开关孔内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蜂鸣器和拉拔合格指示灯均通过导线与电源和微动开关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扣卡子通过锁扣弹簧与锁扣底板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针通过导线与电源和导通合格指示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诚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威海诚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71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