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污染水体治理的生态化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69868.8 | 申请日: | 2019-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4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霍婷婷;曲瑞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润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赵宇 |
| 地址: | 621050 四川省绵阳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水体 治理 生态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污染水体治理的生态化处理系统,包括系统本体,系统本体内沿其重力方向顺次设有填料层、填料承托层,且填料层的上侧种植有绿植,填料承托层的下侧设有通风廊道,系统本体的一侧设有装有污水的提升井,系统本体的一侧设有将提升井底部污水运至填料层上方的污水提升系统。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解决了传统生物滤池的污水处理方式单一、污水处理效率低、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污染水体治理的生态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环境造成了许多的干扰,最主要的是N、P营养成分的增多,导致了河道、湖泊、景观水体的污染严重,城市黑臭水体的生态系统结构严重失衡,影响景观及人类生产和健康,成为目前极其突出的城市水环境问题。
物理法、化学法和生态修复法是目前黑臭水体治理中最常采用的3大技术。在治理黑臭水体过程中,单一的治理技术往往存在一些缺陷,常见的清淤法,该法成本较高,治理效果会出现反复;投加药剂法治理效果快速,但效果维持较短,会造成二次污染;常规的生化污水处理方法能耗高,设备繁多,管理复杂,运行成本也很高,所有这些因素制约了环境的改善。
生物滤池是利用需氧微生物对污水或有有机性废水进行生物氧化处理的方法,传统生物滤池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滤池中的高效微生物菌种处理含有硫化氢、硫醇、硫醚、氨等恶臭气体,同时还可以处理含有苯、甲苯、氯苯、低级脂肪烃、醇、醛、酮等挥发性有机物的有毒有臭味的有机废气,本技术的核心为微生物的选育、高效生物膜的研制、有利于生物附着和生长附着的填料及高效微生物菌种。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废气中的无机和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通过降解恶臭物质维持其生命及繁衍活动,并将恶臭物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臭物,达到净化恶臭气体的目的。
目前所使用的生物滤池在污水净化过程中,仅仅通过微生物来实现污水的净化,存在污水处理方式单一、处理效率低的问题;传统生物滤池的滤料采用浸没式(滤料在污水下方),需要通过曝气设备来实现充氧,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我们急需设计一种微污染水体治理的生态化处理系统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污染水体治理的生态化处理系统,解决了传统生物滤池的污水处理方式单一、污水处理效率低、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污染水体治理的生态化处理系统,包括系统本体,系统本体内沿其重力方向顺次设有填料层、填料承托层,且填料层的上侧种植有绿植,填料承托层的下侧设有通风廊道,系统本体的一侧设有装有污水的提升井,系统本体的一侧设有将提升井底部污水运至填料层上方的污水提升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效果:接通污水提升系统的电源,污水提升系统将提升井内的污水运送至填料层的上方,污水在填料层之间流动充氧,同时经微生物和植物的共同作用后,经填料承托层渗透后汇聚在通风廊道的底部,达到污水进化的目的,在上述过程中,传统生物滤池的污水和填料层直接相接,填料层和污水分隔式设计,使填料层滤料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空气吸附在填料层的滤料之间,污水在填料层滤料生物膜之间的空袭流动过程中与滤料间空气接触得到充氧,无需其它曝气设备充氧,解决了现有生物滤池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同时污水中污染物通过和滤料表面生物膜充分接触传质得到净化,通风廊道的设计,可实现填料层之间空气流动,达到填料层之间快速充氧的目的,此外在滤料层种植绿植或有价值的经济作物,将污水处理和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微污染水体由于溶解氧较低而导致的黑臭问题,同时能够有效去除有机物,氨氮和总磷等污染物质,解决了传统生物滤池的污水处理方式单一、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解决了传统生物滤池的污水处理方式单一、污水处理效率低、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润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未经四川润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698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