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推动式双控继电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65118.3 | 申请日: | 2019-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5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黄彬;汪玉华;陈飞勇;岳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高登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50/18 | 分类号: | H01H50/18;H01H50/6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别亮亮 |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推动 式双控 继电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动式双控继电器,包括通断组件,包括动触片、第一静触片第二静触片;动力组件,包括承载座及励磁模组;移动件,包括衔铁及推板;推板连接动触片的一端;及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衔铁,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承载座;励磁模组用于得电吸引衔铁,驱动动触片抵接第一静触片;弹性件用于驱动衔铁远离励磁模组,驱动动触片抵接第二静触片。上述推动式双控继电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励磁模组与弹性件的配合,励磁模组得电产生磁场吸引衔铁,励磁模组失电后用弹性件推动衔铁,可控制动触片抵接第一静触片或第二静触片,来切换第一用电回路或第二用电回路,结构稳定高效,大大提高控制能力,且无需永磁体或惰性气体,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推动式双控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继电器只能接入单一的用电回路,内部需要充入惰性气体,并且还需要安装有永磁铁,当收到外部强力磁场干扰时容纳发生误动作,影响推动式双控继电器的正常工作,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推动式双控继电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永磁体或惰性气体,可切换用电回路,结构稳定高效,成本低廉。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推动式双控继电器,包括:
通断组件,包括动触片、间隔安装于所述动触片一侧的第一静触片、及间隔安装于所述动触片另一侧的第二静触片;所述动触片与所述第一静触片之间用于连接第一用电回路,所述动触片与所述第二静触片之间用于连接第二用电回路;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安装于所述通断组件的一侧;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承载座、及安装于所述承载座上的励磁模组;
移动件,所述移动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动力组件背向所述通断组件的一侧;所述移动件包括活动安装于所述励磁模组背向所述通断组件的一侧的衔铁、及固定连接所述衔铁一端的推板;所述推板连接所述动触片的一端;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移动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衔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承载座;
所述励磁模组用于得电产生磁场吸引所述衔铁朝向所述励磁模组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推板朝向所述通断组件的方向运动,驱动所述动触片抵接所述第一静触片以导通所述第一用电回路;
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衔铁远离所述励磁模组,进而带动所述推板远离所述通断组件,驱动所述动触片抵接所述第二静触片以导通所述第二用电回路。
上述推动式双控继电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励磁模组与弹性件的配合,励磁模组得电产生磁场吸引衔铁,励磁模组失电后用弹性件推动衔铁,可控制动触片抵接第一静触片或第二静触片,来切换第一用电回路或第二用电回路,结构稳定高效,大大提高控制能力,且无需永磁体或惰性气体,成本低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触片的一端的相对两侧安装有抵接部;所述第一静触片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用于抵接所述抵接部;所述第二静触片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用于抵接所述抵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板靠近所述通断组件的一端设有贯穿所述推板的通孔;所述动触片的一端背向所述动力组件的方向弯折形成卡勾,所述卡勾穿设所述通孔后卡接所述推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高登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高登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651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接收模块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铅酸蓄电池应急保障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