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可变色氛围灯的汽车内饰亮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37942.8 | 申请日: | 2019-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11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伟;汤秋菊;厉健峰;韩红亮;李虎强;李银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17/10;F21V19/00;F21V5/00;B60R13/02;B60Q3/20;B60Q3/62;B60Q3/78;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张晶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氛围 汽车 内饰亮条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内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可变色氛围灯的汽车内饰亮条。主要由面罩、透明光导条、光导固定支架、RGB LED和电路板组成;透明光导条固定在光导固定支架上,RGB LED固定在电路板上;RGB LED正对在透明光导条端头,RGB LED发出的光线从透明光导条端面进入进行光导传播;面罩罩在透明光导条上;透明光导条接收RGB LED发出的光,通过透明光导条向面罩导光;透明光导条上设有配光花纹,RGB LED发出的光,在配光花纹的作用下,折射到面罩的方向,使面罩透光;本实用新型具有类似镀铬件的金属光泽表面,点亮时,表面可以发光;镀铬件有金属光泽,但是无法发光;普通氛围灯可以发光,但是没有金属光泽;本实用新型既有金属光泽,又可以发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内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可变色氛围灯的汽车内饰亮条。
背景技术
以往汽车内饰的装饰亮条和氛围灯是分开的两个零件。内饰装饰亮条只作为单一的具有金属质感的装饰件,可以为内饰提高品质感,但无法透光,不能作为车内氛围灯达到为车厢内部提供营造氛围的效果。汽车配置车内氛围灯时,如果使用隐藏式氛围灯,则需要内饰为氛围灯留出缝隙和承接面用作发光出口和发光面,如果采用直射式氛围灯,则显露在外观的氛围灯发光面不是金属质感的亮条效果,对内饰造型的品质感提升有一定的限制。从汽车内饰的造型流行趋势来看,人们对汽车内饰的品质感和车内氛围灯的科技感的要求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内饰中镀铬装饰件不能发光,不能用作氛围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带可变色氛围灯的汽车内饰亮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64色可变色氛围灯的汽车装饰亮条结构,既可以作为汽车内饰带金属质感的装饰亮条,又可以实现64色可变色氛围灯效果,提升灯具科技感,满足造型外观和性能的需求。以往汽车内饰的装饰亮条和氛围灯无法实现一个零件既作为装饰亮条、又能作为氛围灯发光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结合可控镀铝面罩透光的结构优点,使之既作为装饰亮条,又作为氛围灯发光营造车内氛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带可变色氛围灯的汽车内饰亮条,主要由面罩1、透明光导条2、光导固定支架3、RGB LED4和电路板5组成;
所述透明光导条2固定在光导固定支架3上,所述RGB LED4固定在电路板5上;
所述RGB LED4正对在透明光导条2端头,RGB LED4发出的光线从透明光导条2端面进入进行光导传播;
所述面罩1罩在透明光导条2上;透明光导条2接收RGB LED4发出的光,通过透明光导条2向面罩1导光,使面罩1透光。
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光导条2上设有配光花纹8,所述RGB LED4发出的光,在透明光导条2中反射,在配光花纹8的作用下,折射到面罩1的方向,使面罩透光。
技术方案中所述面罩1采用加散色剂的PC半透明导光材料,保证可以透光;面罩外观面采用真空溅镀的可控镀铝形式,形成金属质感的亮条效果,并能透过部分光,再在镀铝表面镀一层UV膜,保证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技术方案中所述RGB LED4和电路板5装配到光源盒7中,用光源盒盖板6盖住,光源盒7与光导固定支架3固定为一体。
技术这群中所述透明光导条2是透明柱状塑料件,材料PC,能够传播光线。
技术方案中所述面罩1采用加散色剂的PC半透明导光材料,保证可以透光;面罩外观面的可控镀铝工艺可以采用膜内吸塑工艺替换,采用膜内吸塑工艺使面罩外观面形成金属质感的亮条效果,并能透过部分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379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继方式的电梯轿厢无线通信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包装材料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