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硬质合金真空烧结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16525.5 | 申请日: | 2019-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8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安;古伟荣;李振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源普益硬质合金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5/05 | 分类号: | F27B5/05;F27B5/06;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谭勇 |
| 地址: | 51700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质合金 真空 烧结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硬质合金真空烧结炉,包括底座、炉体、冷凝罐和除尘箱,底座上端面一侧固定有炉体,且炉体的一侧水平贯通连接有抽气管,底座上端面的另一侧设置有冷凝罐,且冷凝罐的顶端贯穿连接有通气管,通气管的一端与抽气管的端部连接,且通气管的另一端延伸到冷凝罐的内部连接有气盒,气盒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且气盒之间通过导管贯通连接,冷凝罐的底端竖直贯通连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与气盒的底端贯通连接,连接管的底端设置有除尘箱。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对真空烧结炉进行抽真空时对抽出真空烧结炉的空气进行降温除尘,从而防止抽出温度较高和灰尘较多的空气时,对真空泵的性能与使用寿命造成损害,降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烧结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质合金真空烧结炉。
背景技术
真空烧结炉是指在真空环境中对被加热物品进行保护性烧结的炉子,其加热方式比较多,如电阻加热、感应加热、微波加热等,真空烧结炉是利用感应加热对被加热物品进行保护性烧结的炉子,适用于科研、军工单位对难熔合金如钨、钼及其合金的粉末成型烧结,烧结品残留孔隙比氢气烧结少,可提高合金的密度和机械性能,烧结时产品不用填料隔开和保护等,但是目前真空烧结炉在抽真空过程中,没有进行除尘降温,不但对后续的真空泵造成损伤,而且造成加热炉内的灰尘污染环境。
因此需要一种硬质合金真空烧结炉,能够在对真空烧结炉进行抽真空时对抽出真空烧结炉的空气进行降温除尘,从而防止抽出温度较高和灰尘较多的空气时,对真空泵的性能与使用寿命造成损害,降低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质合金真空烧结炉,旨在改善现有真空烧结炉在抽真空过程中,没有进行除尘降温,不但对后续的真空泵造成损伤,而且造成加热炉内的灰尘污染环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硬质合金真空烧结炉,包括底座、炉体、冷凝罐和除尘箱,底座上端面一侧固定有炉体,且炉体的一侧水平贯通连接有抽气管,底座上端面的另一侧设置有冷凝罐,且冷凝罐的顶端贯穿连接有通气管,通气管的一端与抽气管的端部连接,且通气管的另一端延伸到冷凝罐的内部连接有气盒,气盒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且气盒之间通过导管贯通连接,冷凝罐的底端竖直贯通连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与气盒的底端贯通连接,连接管的底端设置有除尘箱,且除尘箱的顶面通过接口管与连接管连接,除尘箱为内部中空结构,且除尘箱固定在底座上,除尘箱的前端面平行对称开设有两个通槽,且除尘箱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滑轨,除尘箱的通槽中从上到下依次滑动安装有除尘网箱和除尘布箱,且除尘箱的底端通过到管到贯穿底座安装有真空泵。
进一步的,冷凝罐的外侧面的底部对称固定有支柱,且支柱的底端固定在底座上,且冷凝罐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冷凝管接口。
进而通过冷凝罐的外侧面的底部的支柱,用于固定冷凝罐,并且冷凝罐的外侧端面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冷凝管接口,通过冷凝管接口连接外部冷凝设备对冷凝罐中的空气进行循环降温,方便保证冷凝罐中空气的温度降低,提高与气盒进行热交换,实现对气盒内部空气进行降温处理。
进一步的,冷凝罐的上下两端均密封固定有密封套,且密封套与通气管和连接管之间密封连接。
进而通过冷凝罐的上下两端均密封固定有密封套用于密封冷凝罐和顶部的通气管底部连接管,提高冷凝罐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气盒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且气盒的外部圆周面上均匀固定有散热片。
进而通过气盒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通过圆柱形的气盒扩大了热空气的流动范围,降低了空气流速,气盒的外部圆周面上均匀固定有散热片,便于提高与冷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方便加快对气盒中热空气降温。
进一步的,通槽与滑轨相互配合,且通槽的前端面上均开设有密封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源普益硬质合金厂有限公司,未经河源普益硬质合金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165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