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油淬工件温度在线测量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58821.4 | 申请日: | 2019-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3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栋;刘静;王昭东;王昊杰;田勇;李勇;韩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沈阳东博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K1/14 | 分类号: | G01K1/14;G01K1/12;G01K7/02;C21D1/63;C21D1/773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陈玲玉;梅洪玉 |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工件 温度 在线 测量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真空油淬工件温度在线测量系统,属于真空热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温度记录仪、补偿导线、转接热电偶、转接法兰、柔性热电偶、导偶管和热电偶自动回收装置。所述温度记录仪、补偿导线、转接热电偶、转接法兰和柔性热电偶依次顺序连接,柔性热电偶穿过隔热层壁面上的导偶管和放置于料框内的热电偶自动回收装置后与工件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密封性好、测试数据波动小等优点,可实现工件真空加热和淬火冷却全流程的温度在线测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油淬工件温度在线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真空淬火技术具有少无氧化、变形小、无污染等优点,作为一种先进热处理技术被广泛用于汽车、高铁和机器人等领域零件生产,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冷却速率等因素调控零件组织,从而获得优异性能。因此,温度是工件淬火处理质量控制的核心,如何准确、直观地测量工件淬火过程的温度和冷速,成为科学合理制定淬火工艺,提升热处理质量和产品性能的关键。
专利CN107699683A公开了一种可连续测温的双室真空炉,通过在料盘上安装热电偶插头,在料盘支撑架体上安装热电偶插座的方法测量加热室和冷却室温度。该方法需要对炉体结构进行设计改造,与本实用新型可拆卸式真空油淬工件温度在线测量系统无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油淬工件温度在线测量系统,直观、准确、连续地测量工件真空加热温度和淬火冷却速率,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淬火工艺路径,构建准确可靠的工艺参数化数学模型提供数据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真空油淬工件温度在线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温度记录仪1、补偿导线2、转接热电偶5、转接法兰6、柔性热电偶7、导偶管8和热电偶自动回收装置9。
所述温度记录仪1放置于炉外,温度记录仪1与补偿导线2一端连接;所述补偿导线2另一端设有快接插座3,转接热电偶5一端设有快接插头4,所述的快接插座3通过与快接插头4插接将补偿导线2与转接热电偶5一端连接;所述转接热电偶5另一端的插头与柔性热电偶7插接;所述转接热电偶5中部与转接法兰6焊接,形成良好的密封性,能够适应真空和高压环境。
所述导偶管8套装在柔性热电偶7外周,用于降低电磁干扰,防止柔性热电偶7接触石墨电极发生短路或过热,减少温度数据波动。导偶管8由不锈钢管18、石棉隔热层19和陶瓷管20由内至外依次套装而成;所述不锈钢管18用于屏蔽电磁信号,石棉隔热层19和陶瓷管20用于绝热绝缘。
所述热电偶自动回收装置9位于料框11内,热电偶自动回收装置9包括定轴16和动轴17,所述的定轴16和动轴17两端均安装有滑动轴承,保证定轴16和动轴17旋转,所述滑动轴承外沿安装挡圈防止定轴16和动轴17水平窜动。所述热电偶自动回收装置9设有多条平行的竖直导轨,所述定轴16固定在导轨上方,多条定轴16位于一条水平线上;所述动轴17安装在导轨内;柔性热电偶7穿过导偶管8后,柔性热电偶7单根依次绕过四根定轴16和三根动轴17插入料框中工件的测温孔内,并用高温无机密封胶粘结;在料框11由冷室14转移至热室13过程中,动轴17通过重力作用沿导轨下滑自动回收柔性热电偶7,防止柔性热电偶7被中间门夹住,保证加热过程热室密闭。
所述柔性热电偶7随工件10从热室13转移至冷室14,实现连续测量工件10真空加热和油淬冷却过程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真空油淬热处理过程中工件温度实时在线测量;测温用柔性热电偶与温度记录仪之间采用转接法兰插接,安装拆卸方便,能够满足真空炉密封性要求,并且转接法兰可重复使用;包括金属套管和石棉隔热层的导偶管,不仅可以显著降低电磁干扰还能有效避免柔性热电偶短路或过热,保证测量温度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沈阳东博热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北大学;沈阳东博热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88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全静态偏振分析器
- 下一篇:一种棒材切分轧制控冷用空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