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变电运维的多用途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33670.7 | 申请日: | 201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61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任红鹏;褚国栋;刘万桥;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H1/00 | 分类号: | B25H1/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展利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7 | 代理人: | 杨春雷 |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变电 多用途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变电运维的多用途工具,包括运转盒和夹持螺栓,所述运转盒顶端左右两侧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内侧壁贯穿安装有第一随动杆,所述第一随动杆中部表面贯穿安装有第一滚动桶,所述运转盒底端左右两侧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内侧壁贯穿安装有第二随动杆。本实用新型通过传送皮带将第一滚动桶和第二滚动桶相连接,可以通过转动电机带动第二滚动桶进行转动,进而通过传送皮带带动第一滚动桶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带动移动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固定板进行移动,进而使夹持在固定板表面的工具进行位置移动,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用途工具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变电运维的多用途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运维是指对已经建好的软件或硬件设施进行运行过程的维护,在变电运维的过程中,其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其中螺丝刀、扳手及锤子的工具是多数运维场合需要经常使用到的工具。
但是,使用者在对不同变电装置进行运维的过程中,由于变电装置的高度不同,使用者需要将各种工具携带再爬上变电装置进行运维,这样不仅危险,而且对于工具的更滑也不方便。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变电运维的多用途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变电运维的多用途工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变电运维的多用途工具,包括运转盒和夹持螺栓,所述运转盒顶端左右两侧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内侧壁贯穿安装有第一随动杆,所述第一随动杆中部表面贯穿安装有第一滚动桶,所述运转盒底端左右两侧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内侧壁贯穿安装有第二随动杆,所述第二随动杆中部表面贯穿安装有第二滚动桶,所述第二随动杆右侧顶端表面镶嵌安装有随动齿轮,所述运转盒右侧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右侧顶端表面镶嵌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顶端与随动齿轮底端相啮合,所述第一滚动桶和第二滚动桶表面通过传送皮带相连接,所述传送皮带顶端表面滑动安装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左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运转盒右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右侧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控制按钮,所述控制台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右侧底端内部开设有第一连接螺孔,所述第一连接螺孔内侧壁与连接螺栓底端贯穿相连接,所述连接螺栓底端表面开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螺孔内侧壁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运转盒顶端内部等距开设有若干第二连接螺孔,所述第一连接螺孔的直径与第二连接螺孔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表面上下两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夹持板,每个所述第一夹持板中端内部均开设有夹持螺孔,每个所述第一夹持板底端表面均通过旋转轴承与第二夹持板中端内部固定安装,每个所述夹持螺孔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内螺纹,每个所述夹持螺栓中部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通过输电线与转动电机相连接,所述转动电机控制按钮通过蓄电池与转动电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变电运维的多用途工具,由于通过传送皮带将第一滚动桶和第二滚动桶相连接,可以通过转动电机带动第二滚动桶进行转动,进而通过传送皮带带动第一滚动桶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带动移动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固定板进行移动,进而使夹持在固定板表面的工具进行位置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未经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336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