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逆棱镜结构的背光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24427.9 | 申请日: | 2019-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8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齐;曾晓虎;程述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B5/02;G02B5/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谭雪婷;谢亮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棱镜 结构 背光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使用逆棱镜结构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设于所述光源组件一侧的导光板、设于所述导光板上方的逆棱镜片、设于所述导光板下方的反射扩散层,所述反射扩散层包括一微结构,所述微结构靠近所述导光板这一侧面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采用逆棱镜片将避免使用扩散膜和上下增光膜,有利于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体积及重量;反射扩散层具有微结构,能够同时兼具有反射、扩散、集光、混光等效果,使反射后的光线能进一步均匀扩散并增加亮度,从而适应使用逆棱镜片的背光模组,提高模组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逆棱镜结构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背光模组对高亮的追求及逆棱镜技术的快速发展,逆棱镜被用于背光显示中。逆棱镜膜片是一张棱镜面朝下的增亮膜,将导光板上导出的光线通过全反射原理转向垂直方向,垂直方向视角可由普通增光结构的45°收窄至20°,实现防窥视效果和提高亮度的目的。同时使用逆棱镜膜片能够减少扩散膜和上下增光膜的使用,降低光学膜片组的整体厚度,逆棱镜膜片减少了两层扩散层的扩散作用,减少了光损失,降低了模组雾度,从而可以提高背光的亮度。
但是针对逆棱镜的棱镜结构设置,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使用逆棱镜的背光模组,因用逆棱镜膜片代替扩散膜和增光膜,虽然减薄了厚度,但没有扩散效果,模组的亮度够但雾度不够,在背光显示时出现亮度不均,射线等现象,影响显示效果;同时,针对使用逆棱镜的背光模组,若使用漫反射,则亮度偏低,若使用镜面反射,则亮度合适,但散光及雾度效果不好,亮度不均匀。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逆棱镜结构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使用逆棱镜结构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设于所述光源组件一侧的导光板、设于所述导光板上方的逆棱镜片、设于所述导光板下方的反射扩散层,所述反射扩散层包括一微结构,所述微结构靠近所述导光板这一侧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为凹凸结构,所述微结构与所述反射扩散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包括粘着层及均匀分散在所述粘着层内的若干扩散粒子,所述微结构通过喷砂或涂布工艺形成于所述反射扩散层的反射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粘着层为透明胶粘剂层,所述扩散粒子为有机扩散粒子或无机扩散粒子。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粒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聚苯甲基丙烯酸丁酯颗粒、聚氯乙烯颗粒、聚胺基甲基酯颗粒、尼龙颗粒、聚氨酯颗粒、SiO2颗粒、Al2O3颗粒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扩散层还包括基材及设于所述基材上的反射膜,所述反射膜以电镀或蒸镀或滚轮贴合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基材靠近所述导光板这一侧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为金属膜。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为银反射膜或铝反射膜。
进一步地,所述逆棱镜片包括依次设置的背涂层、基材层和棱镜层,所述棱镜层朝向所述导光板设置,所述棱镜层的棱镜角度范围为60°~75°,所述逆棱镜片的厚度为0.075mm~0.15mm。
所述导光板的反射面底面设置有楔形网点结构,所述楔形网点结构包括与所述导光板的反射面平行的底面、与所述底面成第一角度的第一斜面以及与所述底面呈第二角度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角度为1°~5°。
进一步地,所述棱镜层的棱镜角度优先6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44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穿线设备
- 下一篇:一种缺水地区木耳栽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