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脉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87156.4 | 申请日: | 2019-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4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肖鹊;孔悦;周文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纳雄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A61B5/0205 |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王美芳 |
| 地址: | 31253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状态 饱和度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脉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测量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检测效果好,便于携带的无脉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测量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机,主机包括无脉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测量模块,用于在脉搏被阻断时,检测肢体末端的血氧饱和度;与主机连接的血氧探头,用于发射660nm和940nm的红光和红外光,通过手指透射后,记录两组波长透射后形成是直流透射量和交流透射量;以及设置于主机内的血氧饱和度分析软件,用于分析计算出脉搏阻断后的组织血氧饱和度,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无脉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血氧饱和度指的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结合氧分子的比例,本身是无量纲的参数,仅仅用来表述血液中的携氧量。当血氧刚刚从主动脉流出时,血液中含氧量丰富,血氧饱和度数值通常会在95%以上,而当血液流经全身到达肢体末端后,其含氧量会逐步变低,转而形成含有一定量的CO2分子,这些CO2分子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会进入血液并流回肺部释放出去,最终到达肺部并经口鼻呼出时,气体中的CO2含量约在5%左右的体积百分比。缺氧对于人体而言会造成巨大的损伤,尤其是耗氧量较大的器官,如脑组织,一旦缺氧,几分钟就可以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测量人体血氧饱和度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监测手段。
目前人体血氧饱和度测量的方法主要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类。有创指的是抽取人体血液进行分析,这一方法常用于某些病人的单一时间点的抽查。无创则采用红光和红外光透射或者反射在人体皮肤组织上,通过红光的直流分量(透射或者反射)、红光的交流分量(跟随脉搏跳动变化的信号)、通过红外光的直流分量(透射或者反射)、红外光的交流分量(跟随脉搏跳动变化的信号)来计算出血氧饱和度数值。这种无创测量的方法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有脉搏存在,一旦脉搏中断,就无法完成测量。所以无脉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测量一直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于在脉搏非常微弱时,都无法测量到准确的血氧饱和度数值。在某些临床应用场合,需要在无脉状态下测量血氧饱和度,此时如果采用有创血气的方式测量,又无法做到连续监测,价值不大,所以研制出无脉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测量装置具备积极的临床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检测效果好,便于携带的无脉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测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脉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测量装置,包括主机、设置于主机内的无创血压测量模块,用于实现无创血压测量;
自动脉搏阻断模块,用于在无创血压模块测到的收缩压自动充气到收缩压之上,实现自动阻断脉搏;
有脉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测量模块,用于在脉搏未被阻断时测量出人体脉搏血氧饱和度;
无脉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测量模块,用于在脉搏被阻断时测量肢体末端的血氧饱和度;
还包括袖带,有于加压测量血压以及加压阻隔脉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创血压测量模块包括设置于主机内且与袖带通过连接管连接的正压泵、用于对袖带进行逐级放气的电磁阀,正压泵和无创血压测量模块电性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动脉搏阻断模块与正压泵电性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有脉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测量模块电性连接有血氧探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脉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测量模块与血氧探头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通过无脉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测量模块,搭配血氧探头以及袖带,形成在无脉状态,并通过血氧探头,发射660nm和940nm的红光和红外光,通过手指透射后,记录两组波长透射后形成是直流透射量和交流透射量,分析计算出脉搏阻断后的组织血氧饱和度,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实用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纳雄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纳雄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871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特大风叶的夹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注塑机上料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