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管束洁净蒸汽发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62519.9 | 申请日: | 2019-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1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戴金鹏;华栋亮;王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力聚热水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37/26 | 分类号: | F22B37/26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 |
| 地址: | 313023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束 洁净 蒸汽 发生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管束洁净蒸汽发生器。包括换热器与汽水分离器,换热器为多个且相互并联;工业蒸汽与原料水进入每一换热器内,并在换热器内进行热量交换,原料水在换热器内转变为洁净蒸汽,洁净蒸汽进入汽水分离器内,经汽水分离后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只需多个换热器与一个汽水分离器,就能将原料水转变为具备合适干度的洁净蒸汽;原料水均匀分布在多个换热器内,有利于减少单个换热器的直径,提高安全性能,原料水受热后直接一次性转变为洁净蒸汽,不需在发生器内进行自身循环转变为洁净蒸汽,产生洁净蒸汽的速度较快,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管束洁净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蒸汽作为高效的二次能源,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行业的生产制造中。蒸汽根据纯度的等级不同,一般分为工业蒸汽,过滤蒸汽、洁净蒸汽以及纯净蒸汽,当蒸汽直接接触食品或接触用于存储、输送物料的容器、需要确保蒸汽不含任何杂志或化学物质,避免食品被污染的风险。
工业蒸汽是锅炉产生的蒸汽,通常锅炉、管道都是碳钢材质,给水为软化水,在高温有氧的情况下,易发生腐蚀、结垢。为了保护锅炉和管道往往会添加化学药剂。因此,工业蒸汽由于其含有杂质和化学物质,不能用于和食品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应用场合。同时当产生工业蒸汽的锅炉对给水水质以及锅炉控制更为严格,因此加药也更为复杂,经过长距离的输送,蒸汽品质也更差,因此工业蒸汽品质不受控制。在直接接触应用中蒸汽和食品直接接触时,无法直接使用工业蒸汽,需要使用纯度更高的洁净蒸汽,消除污染的风险。
现有技术中的洁净蒸汽发生器工作原理类似于一个容积式换热器,一个较大容积的罐体,下部安装了换热盘管,换热盘管内部通入工业蒸汽,原料水通过给水泵进入到罐体内,并控制罐体内的液位,浸没换热盘管,原料水被工业蒸汽加热蒸发形成洁净蒸汽,从罐体的顶部输出进入到外部蒸汽管路。从现有技术中洁净蒸发器的结构可以看出,罐体体积较大,缺少安全性,而且罐体中水容积较大,导致产蒸汽速度慢,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洁净蒸汽发生器安全性较差以及洁净蒸汽产生的的速度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管束洁净蒸汽发生器。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管束洁净蒸汽发生器,包括换热器与汽水分离器,换热器为多个且相互并联;工业蒸汽与原料水进入每一换热器内,并在换热器内进行热量交换,原料水在换热器内转变为洁净蒸汽,洁净蒸汽进入汽水分离器内,经汽水分离后排出。
进一步地,换热器为立式的列管式换热器,包括集水室、集气室以及位于集水室与集气室之间的换热室;换热室内设有数个竖直的换热管;集气室位于换热器的顶部,集水室位于换热器的底部,每一换热管的一端与集水室连通,另一端与集气室连通。
进一步地,换热室的上部设有第一进口,下部设有第一出口;集水室设有第二进口,集气室设有第二出口,集水室的底端设有第一排污口。
进一步地,换热管外部的换热室形成第一通道,集水室、换热管内部以及集气室形成第二通道,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均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均与第二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工业蒸汽由第一进口进入第一通道内,并在第一通道内转变为冷凝水,冷凝水经第一出口排出;原料水经第二进口进入第二通道内,并在第二通道内转变为洁净蒸汽,洁净蒸汽经第二出口排出后进入汽水分离器内。
进一步地,汽水分离器设的底部设有蒸汽进口,底端设有第二排污口,顶部设有蒸汽出口;第二出口与蒸汽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均连接有排污管,排污管与排污总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力聚热水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力聚热水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625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