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式内镜自动清洗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52826.9 | 申请日: | 2019-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7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徐磊;张瑞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省立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8B9/047 | 分类号: | B08B9/047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软式 自动 清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软式内镜自动清洗器,包括绕线盘底壳,所述绕线盘底壳内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绕线盘底壳前端开设有等距分布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绕线盘底壳前端活动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等距分布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该软式内镜自动清洗器,通过第一螺栓、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配合使用,便于端盖的拆卸,从而方便毛刷进行安装和拆卸,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转动轴的设计,便于与电钻的连接,通过电钻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将清洗毛刷收回,节省时间,且降低清洗人员的劳动强度,限定清洗毛刷的方向,提高清洗毛刷移动时的稳定性,便于清洗毛刷的收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辅助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软式内镜自动清洗器。
背景技术
内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医用内窥镜的功能性微创手术技术已近得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接受,目前医院在清洗软式内镜主要通过自动清洗机或手工清洗,但是自动清洗机价格较高,而在放入自动清洗机前也需要手工清洗,根据实际工作调查,手工清洗占总清洗量的60%,而手工清洗存在工作效率低,且清洗人员反复做同样的工作易引起怠倦感,降低了清洗的质量度,且清洗时间较长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软式内镜自动清洗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工作效率低,且清洗人员反复做同样的工作易引起怠倦感,降低了清洗的质量度,且清洗时间较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软式内镜自动清洗器,包括绕线盘底壳,所述绕线盘底壳内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绕线盘底壳前端开设有等距分布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绕线盘底壳前端活动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等距分布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端盖内侧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和轴承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后端往绕线盘底壳外延伸,所述绕线盘底壳内转动轴外侧通过第二螺栓与清洗毛刷的一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绕线盘底壳、轴承、端盖和转轴承座为同心圆结构。
优选的,所述清洗毛刷环绕转动轴呈螺旋状分布,所述绕线盘底壳右端开设有出线收线口,所述清洗毛刷穿过出线收线口向外延伸。
优选的,所述绕线盘底壳和端盖内侧均开设有对称设置的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内转动连接有辊筒,所述辊筒和另一辊筒间的距离大于清洗毛刷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软式内镜自动清洗器,通过第一螺栓、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配合使用,便于端盖的拆卸,从而方便毛刷进行安装和拆卸,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该软式内镜自动清洗器,通过转动轴的设计,便于与电钻的连接,通过电钻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将清洗毛刷收回,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且降低清洗人员的劳动强度;
3、该软式内镜自动清洗器,通过设置辊筒,限定清洗毛刷的方向,提高清洗毛刷移动时的稳定性,便于清洗毛刷的收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省立医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省立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28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规则型六角铝板注塑成型设备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