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进气门导管及发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18765.4 | 申请日: | 2019-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38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林成;刘小林;冶雨航;熊常兵;黄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L3/08 | 分类号: | F01L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 地址: | 40005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气门 导管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进气门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导管座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导管主体与导管座之间;所述导管主体与连接件上端面形成弹簧安装座,所述导管座与连接件下端面形成用于与外部气道相通且用于引导混合气流动的中空腔体,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发动机安装有上述多功能进气门导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进气门导管,能够集合气门导管、气门弹簧安装限位和形成气流流动腔体多种功能于一体,简化装配工序,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产品废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门导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进气门导管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气门导管的作用是对气门的运动导向,保证气门做往复直线运动。气门导管上侧需要设置气门弹簧安装点用于气门回位,下侧需要设置与外部气道相连通并形成允许气流通过的腔体,进气门导管下侧的腔体是与气缸头进气口相连通,混合气从化油器进入气缸头进气口,进而通过打开的气门进入燃烧室;出气门导管下侧的腔体是与排气管相连通,当气门打开时废弃气体通过打开的气门从排气管排出。现有技术中气门导管仅具有对气门进行运动导向的功能,而气门弹簧安装点和形成腔体均需要通过其他零部件实现,零件数量多致使组装工序多,工人劳动量大,并且其中一个零件安装错误就可能会影响整机正常工作。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多功能进气门导管及发动机,能够集合气门导管、气门弹簧安装限位和形成气流流动腔体多种功能于一体,简化装配工序,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产品废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多功能进气门导管及发动机,能够集合气门导管、气门弹簧安装限位和形成气流流动腔体多种功能于一体,简化装配工序,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产品废品率。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进气门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导管座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导管主体与导管座之间;所述导管主体与连接件上端面形成弹簧安装座,所述导管座与连接件下端面形成用于与外部气道相通且用于引导混合气流动的中空腔体。气门穿过导管主体,导管主体用于对气门进行运动导向,保证气门做往复直线运动;导管主体与连接件上端面形成用于安装气门弹簧的弹簧安装座,气门弹簧套设于导管主体,并且气门弹簧底部与连接件上端面接触,同时实现气门弹簧轴向和径向的定位;导管座与连接件下端面形成中空腔体,中空腔体与外部气道相连通,与外部气道相连通是指与燃烧室相连通,并且与气缸进气口或者排气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合气门导管、气门弹簧安装限位和形成气流流动腔体多种功能于一体,简化装配工序,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产品废品率。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腔体开口朝下并且一侧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气道相连通的通气口;使用时,所述中空腔体与连接件连接一端封闭。中空腔体开口朝下 (即朝向燃烧室),混合气从气缸头进气口进入后,从通气口进入导管座的中空腔体内,然后从中空腔体开口流向打开的进气门从而进入燃烧室。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口的轮廓为弧形。所述弧形为优弧,弧形的弦与导管座下端面平齐,弧形的缺口加工简便,减少应力集中。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座为中空柱体,所述导管主体位于导管座内部。导管座安装在气缸上,所述连接件设置在导管主体与导管座之间,连接件可以是环形板或者是中部带孔的圆台,将导管主体和导管座连接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向上凸出于连接件上端面;所述导管主体向下凸出于连接件下端面且与导管座形成环形气道。进气门采用喇叭状端部,所以混合气从打开的进气门进入燃烧室的通道是环形,将导管主体向下凸出于连接件下端面,使中空腔室中部凸起形成环形槽,环形槽为混合气提供环形气道,一方面能够减少混合气流动阻力,使混合气流动更加顺畅,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导管主体长度,使导管主体的导向作用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87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