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凝传热性能表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39973.5 | 申请日: | 2019-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2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高雪峰;王睿;吴菲菲;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5/18 | 分类号: | G01N25/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茹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凝 传热 性能 表征 装置 | ||
1.一种冷凝传热性能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锅炉蒸汽发生单元,其至少用以对液体工质进行加热,包括主加热机构和辅加热机构;
冷凝测试单元,其至少用以对气态液体工质进行冷凝,其包括冷凝壳体,所述冷凝壳体内设置有隔热组件、冷凝测试件及冷却循环通道,所述冷凝壳体一侧与隔热组件围设形成冷凝腔室,所述冷凝测试件设置于所述隔热组件中心,且冷凝测试件表面暴露于所述冷凝腔室内,所述冷凝腔室与双锅炉蒸汽发生单元连通,并且,冷凝单元为垂直设置;
冷凝压降单元,与所述冷凝测试单元、一真空单元连通,其至少用以控制整个装置内部蒸汽稳态流动及真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传热性能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锅炉蒸汽发生单元包括主加热机构、辅加热机构、第一温度控制机构、第二温度控制机构及温度传感机构,所述主加热机构与辅加热机构之间设置有真空连接组件,所述主加热机构与第一温度控制机构连接,所述辅加热机构与第二温度控制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传热性能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测试单元设置于所述主加热机构上方;和/或,所述冷凝腔室具有复数个分别与双锅炉蒸汽发生单元、冷凝压降单元连接的连接口,至少用以使冷凝测试件表面在垂直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传热性能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测试单元还包括:
温度传感机构,其至少用以对所述冷凝腔室内蒸汽温度、冷凝测试件温度进行测量;
压力传感机构,其至少用以对所述冷凝腔室内压力进行测量;以及,
可视化观测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冷凝壳体开设的观察窗口的对应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传热性能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通道与冷却介质连通,所述冷却介质通过冷却循环机构与冷凝壳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传热性能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与气态液体工质的接触面具有螺旋状排液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传热性能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化观测机构包括摄像组件及光源,所述摄像组件至少用于观测气态液体工质在冷凝测试件表面的冷凝液形貌以及液滴的动态行为,所述摄像组件包括高速显微镜;和/或,所述冷凝壳体包括不锈钢外壳;和/或,所述隔热组件包括特氟龙隔热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传热性能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测试件具有冷凝面和背面散热翅片,所述冷凝面暴露于所述冷凝腔室内,而所述背面散热翅片与冷却循环通道中的冷却介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传热性能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机构包括复数根热电偶,所述热电偶与冷凝测试件内部中轴线垂直相交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传热性能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压降单元设置于所述冷凝腔室上方,且与所述冷凝腔室连通,所述冷凝压降单元包括冷凝管路、冷却介质及循环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凝传热性能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压降单元通过一真空连接组件与所述真空单元连通,所述真空单元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连接组件与真空单元之间还设置有一低温冷阱。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传热性能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采集监控单元,其至少用以对冷凝测试件温度、冷凝腔室内蒸汽温度、冷凝腔室内压力、双锅炉蒸汽发生单元内液体工质温度进行采集、监测及处理,所述数据采集监控单元还包括计算机,分别与第一温度控制机构、第二温度控制机构、温度传感机构、压力传感机构连接,至少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传热性能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工质包括水;和/或,所述冷凝测试件包括硅片、铜、不锈钢或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997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