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的热平衡机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05363.3 | 申请日: | 2019-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2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宇豪;赵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瑞斯智慧供热(鞍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2/00;F24F5/00;F24F13/28;F24F13/02 |
| 代理公司: | 长沙睿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7 | 代理人: | 周松华;孙建霞 |
| 地址: | 114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平衡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的热平衡机组,机组箱体的内腔中上下两侧平行设置有新风管道、排风管道,机组箱体的左右两侧壁上相对应新风管道两侧管口端位置处分别开设有新风入口、新风出口,机组箱体的右侧壁上相对应排风管道的右侧管口端位置处开设有排风入口;机组箱体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压缩机,压缩机的出口端通过循环管一连接排风管道内设置的U型循环冷凝管的一端,U型循环冷凝管的另一端通过循环管二连接新风管道内设置的U型循环蒸发管的一端,U型循环蒸发管的另一端连接循环管三的一端,循环管三的另一端连接至压缩机的进口端。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机组高效节能,避免了资源浪费,实用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用的热平衡机组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的热平衡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楼宇间采用的空调热平衡机组,在使用过程中采用水循环对冷疑器进行冷却处理,水循环处理需要从水箱布线水泵以及水管,操作复杂,且维修起来不便;此外空调的热平衡机组的箱体设置的排风口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排出,再由新风口进入洁净的空气,而从排风口所排出的空气直接外排至室外造成资源的浪费,使用成本高,实用性不强。为此,我们设计一种节能的热平衡机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的热平衡机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的热平衡机组,包括外层机组箱体、内层机组箱体,所述外层机组箱体与内层机组箱体之间的间隙空腔中夹紧设置有保温填充层,所述外层机组箱体与内层机组箱体通过钢板钣金成型组合成内外双层的机组箱体,所述机组箱体的内腔中上下两侧平行设置有新风管道、排风管道,所述新风管道、排风管道的两侧管口端均分别通过管道法兰盘与内层机组箱体的内壁相固定连接,所述机组箱体的左右两侧壁上相对应新风管道两侧管口端位置处分别开设有新风入口、新风出口,所述机组箱体的右侧壁上相对应排风管道的右侧管口端位置处开设有排风入口,所述新风管道的左侧管端、排风管道的右侧管端分别安装设置有送风机、抽风机;所述机组箱体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通过循环管一连接至排风管道的内部,所述排风管道内设置有U型循环冷凝管,所述U型循环冷凝管的一端与循环管一相连接,所述U型循环冷凝管的另一端连接循环管二的一端,所述循环管二的另一端连接至新风管道的内部,所述新风管道内设置有U型循环蒸发管,所述U型循环蒸发管的一端与循环管二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U型循环蒸发管的另一端连接循环管三的一端,所述循环管三的另一端连接至压缩机的进口端。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固定安装设置在压缩机安装板上,所述压缩机安装板平行设置在底板的上方,所述底板上通过四角位置处设置的橡胶块支撑安装压缩机安装板,且所述的压缩机安装板与底板之间通过多个螺栓相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两侧板端垂直固接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设置在内层机组箱体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管道法兰盘与内层机组箱体的内壁紧固安装位置处均夹紧设置有空气滤芯网。
优选的,所述循环管一、循环管二与排风管道的插设连接位置处均安装设置有密封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循环管二、循环管三与新风管道的插设连接位置处均安装设置有密封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保温填充层为聚氯酯发泡保温填充材料。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管道以及管线布线安装方便,通过在排风管道内设置U型循环冷凝管,对排风管道内抽送的冷风进行冷凝回收量大,使得机组高效节能,避免了资源被浪费,运行成本较低,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的热平衡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的热平衡机组的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瑞斯智慧供热(鞍山)有限公司,未经弗瑞斯智慧供热(鞍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053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