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OLED产品的一种高性能缓冲散热材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85953.4 | 申请日: | 2019-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85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施艳萍;朱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汉品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C09J7/26;C09J7/28 |
| 代理公司: | 苏州通途佳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7 | 代理人: | 李阳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oled 产品 一种 性能 缓冲 散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OLED屏用散热材料领域,公开了用于OLED产品的一种高性能缓冲散热材,包括铜箔,所述铜箔一侧设置有在铜箔上发泡形成的泡棉层,所述泡棉层远离铜箔一侧设置有胶带层,所述胶带层远离泡棉层一侧设置有离型层,本实用新型直接在铜箔4上发泡取代了传统使用胶膜将铜箔4和泡棉复合,一方面使得二者之间的结合力好,有优异的贴附,不残胶,不易撕脱落、分层,同时节约了成本,且本结构的成型后可薄至0.1mm;同时具有散热、缓冲、防水、屏蔽等特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OLED屏用散热材料领域,特别涉及用于OLED产品的一种高性能缓冲散热材。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OLED和LCD是两种不同的显示材料,跟LCD相比,OLED的优势是广视角,具有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的功耗、非常高的反应速度,全彩化并且制程简单等优点。OLED材料可以自发光,不像LCD需要增加背光源,可以大大简化工艺,缩减体积,另外其防蓝光的特性使得OLED电子产品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推崇,但是市场上缺少对于OLED屏幕使用的超薄散热、支撑及缓冲一体材,使用该专利中的高性能缓冲散热材可弥补这一空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OLED产品的一种高性能缓冲散热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OLED产品的一种高性能缓冲散热材,包括铜箔,所述铜箔一侧设置有在铜箔上发泡形成的泡棉层,所述泡棉层远离铜箔一侧设置有胶带层,所述胶带层远离泡棉层一侧设置有离型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发泡树脂可以为丙烯酸、聚氨酯或聚酰亚胺。
进一步的是:所述胶带为排气胶带或者高导热胶带。
进一步的是:所述高性能缓冲散热材的粘性大于1200g/inch。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结构直接在铜箔上发泡取代了传统使用胶膜将铜箔和泡棉复合,节约了成本;
2.本结构的高性能缓冲散热材胶带成型后薄至0.1mm;
3.本结构的高性能缓冲散热材胶带具有散热、缓冲、防水、屏蔽等特性;
4.本结构的高性能缓冲散热材有优异的贴附性,不残胶,铜箔和泡棉间的结合力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OLED产品的一种高性能缓冲散热材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离型层1、胶带层2、泡棉层3、铜箔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用于OLED产品的一种高性能缓冲散热材,包括铜箔4,所述铜箔4一侧设置有在铜箔4上发泡形成的泡棉层3,所述发泡树脂可以为丙烯酸、聚氨酯或聚酰亚胺,所述泡棉层3远离铜箔4一侧设置有胶带层2,所述胶带为排气胶带或者高导热胶带,所述胶带层2远离泡棉层3一侧设置有离型层1,具体生产工艺为:以厚度为0.018~0.050mm铜箔4为基材,将丙烯酸、聚氨酯、聚酰亚胺发泡树脂中的一种,直接在铜箔4上涂布发泡,泡棉厚度为0.05~0.20mm,接着将涂布好的排气胶带或者高导热胶带直接转涂于铜箔4泡棉的泡棉面,离型层1收料,熟化后即可使用;
本结构直接在铜箔4上发泡取代了传统使用胶膜将铜箔4和泡棉复合,一方面使得二者之间的结合力好,有优异的贴附性、不残胶、不易撕脱落、分层,同时节约了成本,且本结构的成型后可薄至0.1mm;同时具有散热、缓冲、防水、屏蔽等特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汉品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汉品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59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