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植共生系统的绿叶类植物种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80377.4 | 申请日: | 2019-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2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姜彬 |
| 地址: | 20171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生 系统 绿叶 植物 种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植共生系统的绿叶类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虹吸装置,所述虹吸装置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虹吸装置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箱体顶部的外侧卡接有卡箍条,所述箱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复数个卡杆,相邻两个卡杆之间可拆卸安装有固定杆。本实用新型,具备结构强度高、便于运输携带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植共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鱼植共生系统的绿叶类植物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鱼类养殖和蔬菜培植是一种常见的生产技术。其中,针对于鱼类养殖而言,鱼类养殖池内灌注养殖水和并在养殖水中投放养殖鱼。一般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养殖鱼的呼吸过程所产生的氨气和养殖鱼所排泄的粪便及残渣沉淀、矿化、硝化等随养殖水处理技术时间的延长而持续积累,而鱼植共生系统通过植物将养殖水中的硝酸盐和养分吸收后,将养殖水净化,通过出水管又可输送到鱼类种植装置中供鱼类养殖使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820171715.7公开了一种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该鱼植共生系统能够使鱼类养殖和蔬菜培植同时满足自给自足进而实现产业生态化及低成本化的目的。该鱼植共生系统包括鱼类养殖装置、驱动装置和植物培育装置;其中,鱼类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水,植物培育装置包括培育基,培育基包括培育颗粒和附着在培育颗粒表面上的生物膜层;鱼类养殖装置、驱动装置和植物培育装置依次连接,驱动装置用于将养殖水驱动至培育基上,生物膜层用于将养殖水中的氨气转化为硝酸盐以供培育基上的植物汲取,进而以使养殖水转化为去氨养殖水。
但是该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还存在下述缺陷:植物培育装置的强度较差,尤其在其内种植上植物的时候,回因土、培养基等自重造成箱体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植共生系统的绿叶类植物种植装置,具备结构强度高、便于运输携带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植共生系统的绿叶类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虹吸装置,所述虹吸装置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虹吸装置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箱体顶部的外侧卡接有卡箍条,所述箱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复数个卡杆,相邻两个卡杆之间可拆卸安装有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壁朝出水口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优选的,所述卡箍条呈匚形设置,且卡箍条的数量不少于三个。
优选的,所述卡杆上开设有卡槽,相邻两个卡杆上的卡槽与固定杆的两端插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鱼类养殖的水中含有鱼类粪便,会使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升高,经沉淀、矿化、硝化处理后可转化为硝酸盐和养分,可以供植物吸收利用,处理好的养殖水从进水管进入箱体内,当箱体内的水高于一定水位时,养殖水经虹吸装置上的透水孔和出水口流出,保证箱体内的养殖水的含量;箱体上可以设多条卡箍条,防止箱体内的土因自重而造成箱体变形,提高箱体的结构强度,箱体的侧面设有多根卡杆,卡杆上均设有卡槽,每相邻的两根卡杆之间设有固定杆,固定杆可防止箱体因基质自重而造成的变形,进一步提高箱体的结构强度,并且在运输时可拆卸分开运输,方便运输;鱼类的养殖水可供植物生长,植物将养殖水中的硝酸盐和养分吸收后,将养殖水净化后,又可输送到鱼类养殖装置中供鱼类养殖使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内未放入植物培养基时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内已放入植物培养基时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杆与固定杆拆卸后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上海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03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播种机上地轮与播种机构的驱动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播种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