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氢气发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49071.2 | 申请日: | 2019-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3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籍春蕾;赵兴树;陈飞;但义正;马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春越低碳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02 | 分类号: | C01B3/02 |
| 代理公司: | 贵阳索易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7 | 代理人: | 吕景新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气 发生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氢气发生器,包括外壳,防护壳,副产物容器,储液器,反应容器,可移动存放座结构,可观察测量搅拌桶结构,可插接过滤板结构,防腐垫,副产物容纳区,电极棒,第一通孔,第一注射管,第一连接杆和第二注射管,所述的防护壳螺钉连接在外壳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移动座,定向轮和万向轮的设置,有利于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氢气发生工作,增加移动功能;测量存放桶,转动杆,搅拌杆和旋转杆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前对氢气发生材料进行搅拌混合工作,方便进行氢气发生工作;L型过滤板,第二通孔,过滤网兜和平头螺钉的设置,有利于过滤反应后的材料,增加过滤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氢气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氢气发生器。
背景技术
氢发生器利用一种或多种包含氢的反应物,其可以反应以产生氢气。反应可以以多种方式引发,诸如水解和热解。例如,两种反应物可以产生氢和副产物。加速剂或催化剂可以用来增加反应速率或催化反应。当反应物反应时,产生包括氢气和副产物的反应产物。
但是现有的氢气发生设备还存在着使用的过程中不具备移动功能,不方便在工作前进行原料混合工作以及排放混合物时不方便进行过滤的问题。
因此,发明氢气发生器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氢气发生器,以解决现有的氢气发生设备存在着使用的过程中不具备移动功能,不方便在工作前进行原料混合工作以及排放混合物时不方便进行过滤的问题。氢气发生器,包括外壳,防护壳,副产物容器,储液器,反应容器,可移动存放座结构,可观察测量搅拌桶结构,可插接过滤板结构,防腐垫,副产物容纳区,电极棒,第一通孔,第一注射管,第一连接杆和第二注射管,所述的防护壳螺钉连接在外壳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副产物容器螺栓连接在防护壳的内壁;所述的储液器螺钉连接在副产物容器的内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反应容器插接在储液器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外壳安装在可移动存放座结构的上端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观察测量搅拌桶结构安装在可移动存放座结构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插接过滤板结构安装在外壳的右侧下部;所述的防腐垫安装在可移动存放座结构的上端右侧;所述的副产物容纳区设置在副产物容器和储液器之间;所述的电极棒螺钉连接在反应容器的内部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通孔开设在反应容器的底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注射管分别贯穿外壳和防护壳以及副产物容器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连接杆分别贯穿外壳和防护壳以及副产物容器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注射管分别贯穿外壳和防护壳的上端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可移动存放座结构包括移动座,定向轮,万向轮,存放盒,第二连接杆和牵引环,所述的定向轮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座的下端右侧;所述的万向轮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座的下端左侧;所述的存放盒螺栓连接在移动座的上端左侧;所述的第二连接杆的右端焊接在移动座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牵引环的右端焊接在第二连接杆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的可观察测量搅拌桶结构包括测量存放桶,观察片,刻度线,橡胶盖,深沟球轴承,转动杆,搅拌杆和旋转杆,所述的观察片镶嵌在测量存放桶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刻度线刻画在测量存放桶的正表面左侧;所述的橡胶盖盖接在测量存放桶的上端外壁;所述的深沟球轴承镶嵌在橡胶盖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杆的上端贯穿深沟球轴承的内圈;所述的搅拌杆分别焊接在转动杆的左右两侧下部;所述的转动杆的上端焊接在旋转杆的下端左侧。
优选的,所述的可插接过滤板结构包括插接管,L型过滤板,密封圈,第二通孔,过滤网兜和平头螺钉,所述的L型过滤板的左侧插接在插接管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通孔开设在L型过滤板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圈胶接在L型过滤板的上端;所述的平头螺钉分别贯穿过滤网兜的左右两侧上部;所述的平头螺钉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二通孔的左右两侧内壁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存放盒采用不锈钢盒;所述的牵引环采用不锈钢环。
优选的,所述的外壳采用下端无底的不锈钢壳;所述的防腐垫采用硅胶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春越低碳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春越低碳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90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