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电离消电荷防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11434.3 | 申请日: | 2019-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4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宫全胜;李德东;张利华;巩瀚方;陈玉学;赵君;吴孟恒;周庆根;王建国;张思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宫全胜;李德东 |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H01R4/66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玲 |
| 地址: | 300011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电离 电荷 防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级电离消电荷防雷装置,包括:雷云底部电荷引聚单元,其包括引聚雷云电荷网针盘、引聚电荷金属针及电荷固定及传导杆,在引聚雷云电荷网针盘上方固定安装引聚电荷金属针,引聚雷云电荷网针盘下部固定于电荷固定及传导杆上;多级电离处理单元:其包括至少两层电离极板及其之间的绝缘层,最上层电离极板与雷云底部电荷引聚单元的传导杆下端固定安装;地面异性电荷引聚单元:包括引聚地面异性电荷网针盘、引聚电荷金属针,引聚地面异性电荷网针盘与多级电离处理单元的最下层电离极板固定安装,在引聚地面异性电荷网针盘下表面固定安装引聚电荷金属针。本多级电离消电荷防雷装置引聚雷电荷效果佳且结构稳定牢固、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级电离消电荷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在直击雷防御领域,一直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1752年实用新型的“引雷电流入地”理论为依据进行的。既根据某一被保护物体的外形、类别、使用性质设计安装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吸引至避雷装置导入大地,实现对被保护物的防雷保护。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通过引聚雷云底部电荷能量,在上下极板之间进行空气为介质的放电,产生带有正、负电荷的离子与雷云电荷中和,减弱局部大气电场强度,抑制雷击发生的产品,称为:等离子类防雷装置。但该类型产品普遍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引聚雷电荷效果欠佳。
一是只注重引聚雷云底部电荷,没有对近地面层经感应产生的与雷云底部电荷极性相反的异性电荷,采取引聚措施。
二是一般都采用5-13颗单臂金属倾斜针杆组成半球状稀疏针列做为引聚体。此种结构经局部电场强度仿真计算,最高针的局部电场强度远高于其他金属倾斜针,故其引聚效果欠佳。此外,多支单臂金属倾斜针在牢固程度上存在问题,一旦脱离后果难料!
(二)、放电效果欠佳。
此类产品都是采用一级极板间放电方式。
一是必须当上下极板之间达到一定的电位差,才可发生空气放电电离。
二是经测试:在雷电流贯通情况下,引下线剩余电压大于100伏特,电流大于100安培,仍产生强大的功率值。对生命体和相关设备都存在较大危害。
另外,这些剩余电能如果充分利用,还可以产生更多的带电离子,提高电离效果。
三是造价高,不利于应用市场普及。
本专利产品就是针对以上产品存在的缺陷,从结构设计上予以全面改进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引聚雷电荷效果佳、放电效果佳且结构稳定、成本低的多级电离消电荷防雷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级电离消电荷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雷云底部电荷引聚单元:包括引聚雷云电荷网针盘、第一引聚电荷金属针组及电荷固定及传导杆,在引聚雷云电荷网针盘上方固定安装向上的第一引聚电荷金属针组,引聚雷云电荷网针盘固定于一组电荷固定及传导杆上;
多级电离处理单元:包括中心绝缘柱、至少两层电离极板及绝缘层,各层电离极板之间设置绝缘层,电离极板及绝缘层均固定安装于中心绝缘柱上,最上层电离极板与雷云底部电荷引聚单元的电荷固定及传导杆下端固定安装;
地面异性电荷引聚单元:包括引聚地面异性电荷网针盘、第二引聚电荷金属针组,引聚地面异性电荷网针盘与多级电离处理单元的最下层电离极板固定安装,在引聚地面异性电荷网针盘下表面固定安装第二引聚电荷金属针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宫全胜;李德东,未经宫全胜;李德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14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精确的电缆记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带电维护隔离开关触头升降机械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