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高温可控的电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74255.7 | 申请日: | 2019-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4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皋;于鑫;陈泽;张毅;冯凯;张世玉;邓志鹏;黎洪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47/07;E21B47/12;E21B43/34;E21B17/00;E21B19/2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高温 可控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高温可控的电加热装置,主要由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1、连续油管7、套管8、铠装电缆3、井下电加热装置6、温度传感器18、排出管线10、气液冷却分离室11组成,所述套管8内有连续油管7,套管与连续油管之间存在环空23,连续油管中有井下电加热装置6;地面的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1通过铠装电缆3连接井下电加热装置;通过环空23向地面延伸的排出管线10连接气液冷却分离室11;井下电加热装置的顶部有绝缘隔热层14,底部有绝缘密封层17,四周有耐高温导热涂层15,内部分布若干发热串24;连续油管内分布多个温度传感器18。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致密气藏高温电加热增产,为致密气藏储层高效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致密气藏储层保护与高效开发领域中的一种井下高温可控的电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部分致密气藏水力压裂增产效果不显著的问题,采用高温电加热技术以提高储层产能,在极大改善储层渗流能力的同时,电加热技术只消耗电量,经济成本很低,也不会对储层造成二次损害,符合环保理念。国内外研究表明,高温电加热能够极大提高储层渗透率,但目前电加热主要应用于稠油,还未见到有关于致密气藏高温电加热增产的相关报道。
中国专利CN203223214U公开了一种稠油水平井连续油管电缆电加热装置,该装置包括油管、套管,在油管和套管的油套环空中间设有连续油管,连续油管内设有电缆,电缆上部连接控制柜,电缆连接传感器和加热棒,连续油管悬挂在井口,连续油管与井口之间设有密封件,传感器和加热棒设于井下稠油水平段,控制柜有外接电源,控制柜有导线连接数据发射器;通过连续油管将电缆、传感器、加热棒下入井下稠油水平段,通过控制柜采集井下压力、温度等数据实时控制井下温度,利用加热棒直接对稠油进行加热升温,降低稠油粘度,降低开采和输送成本。但该装置存在问题有:将传感器和加热棒放置在连续油管外,在入井过程中容易发生磨损和碰撞,同时暴露在井底易被水侵和腐蚀;连续油管与加热棒采用软连接,其施工时可能需要多次操作才能下入稠油层;未考虑地面配套设施;加热棒寿命短,需要频繁更换,影响施工进度,加大施工成本;加热棒故障可能会出现击穿短路的情况,威胁井下安全;加热棒一部分电能转换为光能,加热效率降低;未考虑加热棒的电路连接方式。
中国专利CN108119115A公开了一种连续油管稠油加热装置的使用方法,该装置由连续油管、多级电热管组和多级补偿器组成,连续油管内腔穿有三芯动力电缆,在连续油管内腔下部安设绝缘密封层,将三芯动力电缆密封并分隔开,并在连续油管的底部安装多级补偿器和电多级热管组,底部连接引鞋;通过井口注入冷空气,经过连续油管底部设有的加热装置来完成对冷空气的加热,形成的热空气对稠油层进行加热,而且设有补偿器可以解决不同材质的保护和电加热管的膨胀问题。但该装置存在如下问题:未考虑地面配套设备;不具备井下温度测量、控制和数据传输功能;电阻丝加热寿命较短,影响施工进度,加大施工成本;电阻丝一部分电能转换为光能,加大能量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高温可控的电加热装置,该装置原理可靠,操作简便,可用于致密气藏高温电加热增产,通过连续油管下入加热装置直接加热储层以改善其渗流能力,并在地面实时监测及控制井下温度,为致密气藏储层保护及高效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下高温可控的电加热装置,主要由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铠装电缆、信号转换器、井下电加热装置、连续油管、套管、信号传输光缆、排出管线、气液冷却分离室、废物处理室、储气室、温度传感器组成。
所述套管中有连续油管,套管与连续油管中间存在环空,连续油管中有井下电加热装置;电源连接温度调节与控制系统、铠装电缆和井下电加热装置;绞车连接连续油管;环空连接排出管线、气液冷却分离室,再分别连接废物处理室和储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42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工业设备的电源适配器外壳
- 下一篇:一种内涂层管焊缝防腐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