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弃物回收处理用焚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04264.9 | 申请日: | 2019-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79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宣;马金鹏;刘天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谨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46;F23L5/00;B01D5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物 回收 处理 焚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弃物回收处理用焚化装置,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四个等距离分布的支撑腿,且支撑腿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同一个焚烧炉体,所述焚烧炉体的顶部焊接有排气管,且排气管与气体处理结构连接,所述焚化炉体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焚烧板,且焚烧板的顶部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漏灰口,所述焚化炉体的外部焊接有加热仓。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加热仓、温度计、进水管、出水龙头,通过进水管向加热仓内部填充清水,温度计实时检测加热仓内部温度,加热后的清水可通过出水龙头排出,可对废物回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非常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物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弃物回收处理用焚化装置。
背景技术
废物回收是把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和再次利用的收集过程。可根据废物的性质,或行业性质实行分类回收。如工矿业废物,以废金属为主;生活废物种类则较复杂,有有机物、无机制品、金属制品等。为了提高回收和处理废物的效率和效益,城市生活废物也应开展分类回收。可在城市街道设立装载纸张类、金属类、玻璃类、塑料制品类和无机杂品类的专门容器,为充分处理和利用废弃物提供条件。
但是传统的废物回收装置,通常直接将废弃物进行露天焚化,这种方式不仅污染大气,且不能够对废物焚化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非常不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废弃物回收处理用焚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弃物回收处理用焚化装置,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四个等距离分布的支撑腿,且支撑腿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同一个焚烧炉体,所述焚烧炉体的顶部焊接有排气管,且排气管与气体处理结构连接,所述焚烧炉体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焚烧板,且焚烧板的顶部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漏灰口,所述焚烧炉体的外部焊接有加热仓,且加热仓的外壁顶部焊接有进水管,所述加热仓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温度计,且加热仓的内壁一侧底部焊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出水龙头,所述焚烧炉体的底部焊接有漏灰管,所述焚烧炉体的外壁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平台。
优选的,所述焚烧炉体的外壁通过铰链连接有箱门,且箱门的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箱门把手。
优选的,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两侧开设有两个关于安装底座中轴线对称分布的滑轨,且滑轨的内壁两侧滑动连接有移动轮。
优选的,所述移动轮的顶部通过转轴连接有储灰槽,且储灰槽位于漏灰管的正下方,储灰槽的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提拉把手。
优选的,所述焚烧炉体的外壁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干燥箱,且干燥箱的内壁填充有干燥剂。
优选的,所述安装平台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抽气泵,且抽气泵与焚烧炉体通过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干燥箱与抽气泵通过管道连接,且干燥箱的顶部一侧通过卡套连接有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废弃物回收处理用焚化装置,通过设置有加热仓、温度计、进水管、出水龙头,通过进水管向加热仓内部填充清水,温度计实时检测加热仓内部温度,加热后的清水可通过出水龙头排出,可对废物回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非常节能环保。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废弃物回收处理用焚化装置,通过设置有安装平台、抽气泵、干燥箱、进气管,抽气泵将干燥箱干燥后的空气吹入焚烧炉体内部,可提高焚化速率,同时也避免湿空气降低焚化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废弃物回收处理用焚化装置,通过设置有储料槽、移动轮、提拉把手、漏灰管、废料焚烧后灰尘通过焚烧板上漏灰口落入漏灰管,通过漏灰管将灰尘落入储灰槽,通过提拉把手将储灰槽底部安装的移动轮拉出,非常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谨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未经北京谨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42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