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清灰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10813.2 | 申请日: | 2019-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3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锡乾;李志峰;卢虎;杨彭飞;吴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J3/02 | 分类号: | F23J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刘雪娇 |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火电厂 烟气 余热 利用 系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清灰装置,所述清灰装置安装在余热利用装置所在烟道区域,所述清灰装置包括清灰母管、阀门组和清灰管组,母管总阀设置在清灰母管上,支管阀门设置在清灰支管上,换热器模块的前方位置、后方位置及各换热器模块之间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所述清灰支管。烟道中烟气流速降低,开启清灰支管上的支管阀门,从而利用蒸汽对烟道内进行吹扫,以强化烟气的扰流,增强沉积在烟道底部的飞灰的流动能力,进而减少烟道积灰。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有效减少余热利用装置所在烟道内的积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清灰装置,属于燃煤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等工业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领域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锅炉在运行中排烟热损失所占比重较大,占锅炉总的热损失50%以上,一些火力发电厂运行排烟温度常常高于设计值。因此,降低电站锅炉的排烟温度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大的背景下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采用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对排放的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再利用,余热利用装置回收的热量目前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冬季加热热网水、增大供热面积;2.加热汽机侧凝结水;3.加热烟囱入口烟气,起到消除白烟的作用;4.加热锅炉一次风、二次风。
余热利用装置主要安装在电厂锅炉空预器后和电除尘器前的之间烟道上,作为燃煤电厂锅炉空预器出口、电除尘器入口烟道上的换热设备,它的主要作用:1.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回收烟气热量,提高锅炉效率;2.降低粉尘比电阻和实际烟气量,提高除尘效率;3.降低脱硫补水;4.降低脱硫吸收塔出口粉尘浓度,实现电厂超低排放。
目前余热利用装置大多布置在空预器出口和电除尘器入口之间的水平烟道上,根据《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及工程经验,为防止此水平段烟道积灰,同时为防止余热利用装置换热管磨损严重;因此,在设计烟道时,此段烟道的烟气流速按9m/s左右进行设计。
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厂锅炉机组运行负荷较低,因此,烟道中烟气流速低于设计值(9m/s),烟气携带飞灰能力减弱,导致此水平段积灰严重,直接影响锅炉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到目前为止,对于烟气余热利用装置低负荷积灰严重问题一直没有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以往的做法主要是:在余热利用装置水平烟道底部安装灰斗及输灰系统;即在低负荷运行时,由于烟气流速较低,烟气携带飞灰能力大大减弱,烟气通过余热利用装置时,飞灰落入灰斗,经仓泵等辅助设备将飞灰输送到指定位置,从而解决余热利用装置处由于锅炉机组低负荷运行时造成的积灰问题。该系统主要设备有:仓泵、空压机、空气压缩罐、气化风机、卸灰系统、灰斗加热器、蒸汽系统等组成;系统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且占地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清灰装置,本实用新型清灰装置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有效减少锅炉机组低负荷运行时余热利用装置区域烟道内部的积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清灰装置,所述清灰装置安装在余热利用装置所在烟道区域,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多个换热器模块;所述清灰装置包括清灰母管、阀门组和清灰管组,清灰管组与清灰母管连接,清灰管组包括至少N个清灰支管,N个清灰支管沿余热利用装置所在烟道内烟气气流的流动方向顺次设置,N为非零正整数,阀门组包括母管总阀和M个支管阀门,M等于N,母管总阀设置在清灰母管上,支管阀门设置在清灰支管上,换热器模块的前方位置、后方位置及各换热器模块之间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所述清灰支管。
前述的这种用于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清灰装置中,所述清灰支管上设置有至少1 个清灰喷嘴;支管阀门为电动阀门或手动阀门。
前述的这种用于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清灰装置中,所述清灰管组包括至少2个清灰支管,相邻两个清灰支管之间的距离为n,且n≦10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08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多层结构便于清洁的养殖笼
- 下一篇:一种剑杆机送纬剑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