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心胸外科术后护理的行走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03077.8 | 申请日: | 2019-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4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郑陈静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 代理公司: | 南昌大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5 | 代理人: | 孙林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心胸 外科 术后 护理 行走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心胸外科术后护理的行走辅助装置,包括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的底部皆固定设置有金属套筒,金属套筒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两侧的杆体的表面皆贯穿设置有限位键,金属套筒的底部皆固定安装有滑轮,每组金属套筒之间皆固定安装有横杆,横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立板,立板之间活动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座板。本实用新型具有使患者能够坐在行走辅助装置上便于患者进行移动行走的效果,防止患者用手臂和身体支撑在行走辅助器上进行行走对术伤口造成撕裂的危险,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对使用高度进行调节,以便于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心胸外科术后护理的行走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心胸外科包含了心脏外科和普胸外科的疾病,心外科研究心脏大血管创伤、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大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心脏起搏和植入式除颤复律器、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心脏、肺和心肺移植等方面。并且在心胸外科术后一个月内患者要避免较剧烈的活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加锻炼,同时行走锻炼时需要借助行走辅助器进行移动。
现有的行走辅助器大多为支架形状,使用时患者用手支撑并扶着支架的两侧,然后通过提起和放下支架移动支架的位置进行前行,但是这样患者的手臂及胸腔的两侧需要用力,这样会造成患者手术的位置发生拉扯,不利于伤口恢复,甚至造成二次伤害,另外现有的行走辅助器在使用时为固定的高度,无法进行高度调节,不便于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心胸外科术后护理的行走辅助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心胸外科术后护理的行走辅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心胸外科术后护理的行走辅助装置,包括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所述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的底部皆固定设置有金属套筒,且金属套筒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两侧的杆体的表面皆贯穿设置有限位键,所述金属套筒的底部皆固定安装有滑轮,每组所述金属套筒之间皆固定安装有横杆,且横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立板,所述立板之间活动设置有活动板,且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座板,所述座板顶部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为倒置使用,且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底部活动位于金属套筒的内部,所述金属套筒的数目为四个,且两个金属套筒为一组。
优选的,所述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顶部的表面皆包覆有防护棉,所述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通过限位键与限位孔的相互配合活动安装在金属套筒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立板的表面贯穿设置有开口,所述活动板的两端位于开口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立板与活动板的表面皆贯穿开设有安装孔,且立板与活动板的安装孔处于相对相通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限位螺栓,且限位螺栓的表面通过螺纹可拆卸安装有固定螺母,所述立板与活动板之间通过限位螺栓与固定螺母相互配合进行可拆卸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未经南京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030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物业小区管理用监测装置保护结构
- 下一篇:瓷砖美缝装置





